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方向

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方向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功能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迫切需要发挥这种功能。这可能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劳动价值论只能用于研究社会关系,而不能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应该说,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是劳动价值论更为基本、更为一般的功能,因为只有在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过程中,才可能揭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方向

从一些文献来看,以往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偏重于分析社会生产关系。这样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实际上,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功能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迫切需要发挥这种功能。

人们知道,劳动价值论最早由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用于解释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共同基础,说明不同的生产者如何通过社会分工、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获得比较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劳动价值理论,并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由于他们当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剥削,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所以侧重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有时为了强调商品价值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直接说价值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可能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劳动价值论只能用于研究社会关系,而不能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其实,劳动价值论本身是研究劳动和商品生产交换规律的一种理论,它不仅分析了商品所包含的各种矛盾,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而且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能够用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应该说,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是劳动价值论更为基本、更为一般的功能,因为只有在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过程中,才可能揭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正是运用劳动价值论研究资本家如何配置、利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殖,才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其中一些原理和方法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存在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中,可以成为各种稀缺资源的一般代表。在短期内静态地看,一种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它同人类需要相比的差额和缺口。在长期内动态地看,资源稀缺性会随着人类需要和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人类消耗在各种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多少,正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不需要任何劳动就可获得的资源是不稀缺的;需要消耗一定量劳动才能获得的资源具有某种稀缺性,并且消耗的劳动越多就越稀缺。马克思曾以采矿为例分析过资源稀缺性与劳动量的关系:“金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因而发现金刚石平均要花很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3]可见,金刚石的稀少固然是因为它在自然界里的储量小,但如果能够发明高效率的人造金刚石技术,就有可能使它变得不再像现在这样稀缺。有些资源原来比较容易开采,只需花较少的劳动时间就能够利用,但由于不注意节约、保护和合理开采利用,当资源减少乃至逐步耗竭,就要花越来越多的劳动才能开采出来;还有些资源在初期开采时因技术落后而要花大量劳动,后来因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大大减少劳动消耗量。这些资源的稀缺性不能从某个短期的个别劳动时间得到体现,但是仍会从长期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反映出来。(www.xing528.com)

生产商品要消耗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后者的消耗过程就是劳动。如果物质资源不稀缺,人类可以免费使用,那么这些资源消耗就不会进入生产成本。绝大多数物质资源都具有稀缺性,人类要通过劳动才能取得,这些劳动消耗形成物质资源的价值,进而作为物化劳动通过追加活劳动来生产其他商品。人类取得各种资源所消耗的劳动和用这些资源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反映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各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假设生产某种商品,产量为Q,消耗的稀缺资源为A1,A2,……An;非稀缺资源为B1,B2,……Bn。根据上面的分析,非稀缺资源消耗不加入商品价值,所以Q量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稀缺资源A1,A2,……An。在现实中,如果把生产一种商品所消耗的各种资源都列举出来,不仅很不方便,而且无法用同一尺度进行比较。例如,假设生产两种商品分别消耗1吨石油和1吨铁矿,虽然两种资源的重量相等,但由于资源品种不同,无法判别哪种商品消耗的资源更多。在长期的商品生产交换中,人们自发地用获取各种资源所消耗的劳动量,来统一计量各种资源消耗量。假设资源A1,A2,……An消耗的劳动量分别为L1,L2,……Ln,并且是社会必要劳动,那么这些劳动量之和,即L1+L2+,……+Ln,就形成Q量商品的价值。不难看出,由劳动决定的商品价值反映生产中消耗的各种稀缺资源。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忽视资源的多样性和稀缺性,只不过用劳动消耗来反映各种稀缺资源消耗,把各种资源看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就为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奠定了基础。

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充分发挥它在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的功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当然,还可以继续运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社会生产关系,但是应当明确以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为主要方向,也就是说,把劳动价值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