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行广告打造清雅情调,老天津袋茶广告意识探究

茶行广告打造清雅情调,老天津袋茶广告意识探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的不少茶庄也加大了日常广告的投放量,小而精的广告有计划地在各大报刊频频亮相,那广告的情调塑造显然是经过悉心策划的,不同的画面充满着茶文化所独具的清雅之气。我们再来说说老天津曾风行一时的袋茶与广告意识。同时,在浴池、旅社的窗帘上也加印成兴袋茶的广告字样,可谓无孔不入。“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兴袋茶在广告的强力助推下,畅销各地。

茶行广告打造清雅情调,老天津袋茶广告意识探究

天津茶市的形成与饮茶风俗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漕运和商业文化的发达。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走海运的南方粮船首航抵达天津后,天津便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成为了南北往来繁华的水陆码头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政府明令河运船只可附载少量“土宜”(土特产)。随着船只所载商货的不断增加,南方的茶叶瓷器、海货、蔗糖、丝绸等源源不断涌入津门,各地商人往来更为频繁。

清代中叶,我国较大的茶叶市场在汉口上海、福州。与此同时,天津、烟台、广州等地又以各具的优势,相继发展成为三大茶叶集散中心,商品远涉三北地区。天津城北门外是南北运河交汇之处,有大道通达京城,有很多漕船、商船泊岸,茶商、贩客们纷纷在运河南岸的竹竿巷、北大关附近落脚,设局开店,经贸活跃。据说,早在 18世纪初天津卫就有小本儿茶店经营。到清乾隆三年(1738),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在竹竿巷开办了正兴号茶叶铺,后更名为家喻户晓的正兴德记。20世纪初,天津“东恒益、西正兴、河北大街万兴恒”的记载,即指恒益、正兴德、万兴恒三大茶庄。

进入20世纪以来,天津茶叶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正兴德茶庄很早便大胆推出了“绿竹”牌商标,以进一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该店的章程中就此解释道:取竹性坚节,中虚能容物,枝干不曲折,而行云之高洁,流水之不息,均象征为国人始终服务的原则。“绿竹”表达了天津茶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百姓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三十年代,正兴德进入全盛之时,又分别在法租界梨栈街(和平路与长春道交口)及东北角官银号开设支店,并请吴佩孚徐世昌、叶楚伧、华世奎、孟广慧、王凤琦等题写匾额。不仅如此,官银号店当年还展示有前清内阁学士、书法家翁方纲的诗联:“客来翠竹茶烟外,人在幽兰雪意间。”正兴德不断营造着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将生意烘托得更加红红火火。

天津的不少茶庄也加大了日常广告的投放量,小而精的广告有计划地在各大报刊频频亮相,那广告的情调塑造显然是经过悉心策划的,不同的画面充满着茶文化所独具的清雅之气。接二连三的报纸宣传之外,其他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广播、月份牌画、电影铁幕、铁路车站及沿线广告等,花样繁多。

我们再来说说老天津曾风行一时的袋茶与广告意识。

现代青年喝下午茶常以洋品牌的袋泡茶为时尚为便捷,其实早在七十余年前,成兴茶庄的袋泡茶已经香飘津城了。成兴茶庄开设于1936年,其店名源于“成大事业唯信用,兴立基础在精神”的理念,其商标为星光照耀万里长城的图案,与“成兴”谐音。成兴茶庄的创办者、采办员、推销员等骨干皆出自另一同业老字号,谙熟市场,经验丰富。(www.xing528.com)

老天津虽不产茶,但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水陆交通优势,素以中国北方著名茶叶集散地著称,香茶远销三北及俄罗斯恰克图等。1940年,鉴于中远途运输的损耗,特别是当时人们饮茶品味的日益提高,成兴茶庄在营销过程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推出了小包装袋茶,没想到一炮打响。成兴的小包装袋茶的茶袋纸质坚固,双层严密包装,外袋为模造纸,内袋为有光纸,外印精美图案。袋茶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边远市场在运输方面的困扰。同等质量的好茶经过分装,既经济又体面,且饮用方便,受到人们的欢迎。

画家肖向新设计的成兴茶庄广告

成兴茶庄乘胜追击,在广告宣传方面可谓煞费苦心。茶、戏本就有缘,成兴茶庄将目光瞄准了戏园、茶园、大舞台等休闲演艺场所。戏园子里演出用的桌围(多以布或绸缎所制),成兴无偿提供,上绣演员大名,下挂“成兴敬赠”的字样,非常醒目。每换一次演员,桌围也随之更换。谭富英、张君秋、马连良等名角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时,成兴茶庄也抓住机会与院方开展合作,随票附赠袋茶一小包,不惜成本。

不仅如此,成兴在杂货店、浴池、旅社、茶摊等处广设代销点,统一制作了搪瓷招牌,“代销成兴袋茶”的广告语一时遍及街巷。同时,在浴池、旅社的窗帘上也加印成兴袋茶的广告字样,可谓无孔不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兴袋茶在广告的强力助推下,畅销各地。此后,袋色、袋烟、袋糖等袋装小商品迅速普及并风行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