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三立与戴少甫的广告相声合作

马三立与戴少甫的广告相声合作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在1939年底1940年初,马三立的好友、北平相声名家戴少甫来天津燕乐升平演出,并很快走红。因种种原因,戴少甫欲与马三立换班,请马三立替他到北平电台去说相声,自幼与人为善的马三立爽快应允。马老说:“戴少甫在到天津之前已与电台签了合同,演播费由他拿去了,我与刘宝瑞搭档,每天替他说一段,十几分钟到 30分钟,中间插播广告,当年也叫广告相声。”闻此,马三立二话没说便将电台的位置重新让给戴少甫。

马三立与戴少甫的广告相声合作

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早在青年时代就常赴外地演出,他于1939年天津特大水灾稍退时,怀着无尽的乡思从济南返回天津。此时已名响八面的马三立不断往来于宝和轩(北门外)、燕乐升平(南市)等茶社或戏园演出。约在1939年底1940年初,马三立的好友、北平相声名家戴少甫(文人下海,温文尔雅)来天津燕乐升平演出,并很快走红。因种种原因,戴少甫欲与马三立换班,请马三立替他到北平电台去说相声,自幼与人为善的马三立爽快应允。

当时,广播电台初创的文娱节目以曲艺为主,在脍炙人口的节目中插播各类商业广告是较为通行的行业手段,多由演员或播音员口头直播。

2002年 5月,笔者通过采访 88岁高龄的马三立先生得知,马三立初到北平为戴少甫补场的电台是位于长安街附近的中央台。马老说:“戴少甫在到天津之前已与电台签了合同,演播费由他拿去了,我与刘宝瑞搭档,每天替他说一段,十几分钟到 30分钟,中间插播广告,当年也叫广告相声。”

传统马派相声讲究铺平垫稳,中间插播广告的巧妙亦在于此,天衣无缝,绝无生硬之嫌。即使为宣传商品扯出去几里地,也能把它拉回来,让听众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宣传。

此间,在天津红透半边天的戴少甫因未能及时为袁文会演出《打白狼》,身遭发难,险些丧命,无奈之下回到北平。闻此,马三立二话没说便将电台的位置重新让给戴少甫。这正是马三立为人的质朴与慈厚。“戴少甫的玩意儿好,我和他是好朋友。当时我去北京前他说回来请客吃饭,我说甭提钱,我补场就是了。”马老记忆犹新。

在 20世纪 30年代的天津,工商广告的竞争日趋激烈。位于法租界梨栈的仁昌百货绸缎庄非常注重自身的广告宣传,后在其楼上开设了津门首家商业广播电台——仁昌广播电台。随着业务的发展,名家纷纭的曲艺节目中也不乏为其他商户代报的广告。

1945年 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马三立得以退出饱受压迫的兄弟曲艺剧团,与侯一尘、耿宝林一逗一捧,在仁昌台曾为无数药店、饭店、绸缎庄等播报过大量广告。采访中马老还能依稀记起敦庆隆绸缎庄、华竹绸缎庄、精益眼镜公司的广告内容。《马三立别传》《刘连群著)中记录了马三立当年说《文章会》时夹报敦庆隆广告的段子:

甲:我写的那文章,我们校长和康圣人看了,拍案叫绝,连声喝彩!

乙:了不起。您带来了吗?

甲:干什么?

乙:让我们见识见识,长点儿学问哪。

甲:你想看,认识字吗?看得懂吗?我写的文章可不是小人书、看图识字的小画片,一般人看不懂,我们校长和康圣人……(www.xing528.com)

乙:行了,我也上过学。

甲:噢,那行。可现在没带着,在手笼里哪。

乙:您又不是妇女,也戴手笼?

甲:人家送的,不好意思不戴。我那个手笼可不一般,是貂绒的,皮料讲究,做工精细,式样美观,最适于太太、小姐使用,在敦庆隆买的……

接下来,敦庆隆的商品被悉数介绍,乃至哪层哪个柜台卖什么也一清二楚,细心的听众又可领悟到马派相声的“铺垫”之功。

此时,马三立的相声迷已遍布津城,收听率自然居高不下,不少商家也因势利导,亲点在马三立的节目中做广告。有人更是利用名人效应,提前在报纸等其他媒体大肆宣传,诸如某某时间请收听仁昌广播电台播放的马三立的某段相声等。马三立成了仁昌电台的台柱子。马老在接受采访时说,最初的一段相声中有两三家广告,后不断增加,最多时每天在仁昌台40多分钟的“一段活”中播达十余条广告,偶尔也有为安排开更多广告而相对拉长节目的时候。除了老商户的广告外,仁昌每天现将一纸纸广告词送到马三立手中,由于各处奔波赶场,熟悉词儿的时间不多,完全要靠日积月累的心领神会与嘴皮子功夫。

在名角如流的仁昌电台,马三立是当年承报广告最多的演员之一。在采访中谈及昔年的演播费,马三立显出固有的淡然与谦和。他说,当时每插播一家广告,仁昌每月付5元钱,播得越多挣得越多,但仁昌不免有少付的现象。每日各处赶演,谁又会与之计较过甚呢。另外,随着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天津已产生了相当一批优秀的广告经营机构。正如马老所言,商家广告多由专门的广告社代理至电台,仁昌收取多少费用演员无从知晓,“大忙忙的哪有闲空打听这个。”除仁昌电台之外,马三立还在天津中行、华声等电台播过广告相声。

1948年,应北京凤凰厅茶社和华声电台的约请,马三立与侯一尘一道去了北京。按马三立的话说,第一次到北京是替戴少甫补场,自己挣钱是在华声台。先是广播单口、笑话,后来与东北的张庆森搭档。马三立清晰记得华声台的地址在东城椿树胡同(小椿树胡同,20世纪60年代更名为春松胡同)。的确,马三立受到了华声台和金学瀛的相当礼遇。金学瀛是北京天兴号的经理,总代理儿科良药“金刚婴儿片”。或许金学瀛早已仰慕马三立的德与艺吧,天兴号索性包下了华声台的马三立相声中的广告时段,为“金刚婴儿片”大力宣传。据马三立介绍,当时的段子是两月一翻新,60天一改活,每天一段,都是“金刚婴儿片”的广告。

时价两毛钱一包的“金刚婴儿片”随着马三立《开粥厂》《夸住宅》等一段段让人着迷的“冷幽默”也卖火了,相声迷昵称“马善人”简直成推销员了。电台与天兴号自然都美得合不拢嘴,华声看好马三立,金学瀛更是多付酬劳。不久,北平解放,马三立的情绪也格外饱满,尽显才华,听众的反响异常热烈,并纷纷写信点播。

马三立不愧为幽默大师,笔者采访行将结束时他还不忘饶上一小段:“1949年初,北京街面上传说我又要与史文秀结婚了,没房子,通过华声台找房子,其实哪来的事呀……”马三立依旧不忘抖包袱:“我那是给张庆森要房子呢。”不知这是不是马三立先生80年相声艺术生涯中所演播的最风趣的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