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金融支持的自我调节机制

农村金融支持的自我调节机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不是内生于农村经济,不是源于农村金融经济的自身内在需求,而是服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的是为了有效动员“三农”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12],从而使得农村金融的支持效率大大降低,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大打折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前述以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湖北农村的借贷需求与金融支农现状。另外,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体制瓶颈。

农村金融支持的自我调节机制

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不是内生于农村经济,不是源于农村金融经济的自身内在需求,而是服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的是为了有效动员“三农”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12],从而使得农村金融的支持效率大大降低,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大打折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

前述以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湖北农村的借贷需求与金融支农现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投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限制及缺乏,存款成为农村投资者被动选择的主要产品,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将资金转移到城市,农村金融资产流失严重,供给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需求在不断增多,这使得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效供给不足。(www.xing528.com)

另外,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体制瓶颈。首先,农村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形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独大的金融市场,其他的商业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演化为补充机构,服务的水平和功能远不能与城市的网点相比,金融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其次,农村金融服务工具类型单一。信贷是主要的农村金融工具,但手续繁琐、利息高、需要担保等原因,影响了真正有需求的农户的贷款行为。最后,金融制度的供应者和农村经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抑制了经济主体的发展程度。在我国农村,信息不对称现象一直存在,由于信息通道、基础教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宣传的缺失,使得大部分的农村经营主体,对政府出台的与切身利益有关的农业支持政策不知情。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传达效率低,对于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政策和措施的需求,政府无法精准把握,当然也无法掌握其满足程度,最终降低了农村金融支持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