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林产品的物流模式分析

农林产品的物流模式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13我国农林产品物流的三种主要模式图11.13我国农林产品物流的三种主要模式

农林产品的物流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农林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农林产品中介组织为核心,以农林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和以农林产品物流园区为核心的模式(图11.13)。

1.以农林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以农林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的原始状态是由交换者直接进行交换,商品的多种交易和商品的多头交易逐步推动了农林产品批发市场的形成。农林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分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目前我国主要是以销地市场为主要交易模式并引导农林产品物流。由于我国的农林产品生产主要模式是以家庭组织为主体进行自主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还不成熟,因而首先要将分散的农林产品汇聚起来,形成汇聚物流到产地市场,然后经销售渠道到达销地市场,由销地市场再分销到消费者手中,通常称之为“双市场”的三段式物流模式。这种模式的物流中间环节较多,每一次物流的转化都伴随着产品的装卸、存储等物流活动,转换的效率低且转换成本高,导致农林产品运送效率不高,损耗较大。

2.以农林产品中介组织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以中介组织为核心的农林产品物流模式通常称为产销两段式物流模式或中心市场两段式物流模式。这种模式采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比如农业合作生产组织),替代了产地批发市场的部分职能,直接进入销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等下一个环节。这样的农林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减少了汇聚物流和产区市场交易这样一次转换。产品可以从生产领域直接通过主渠道物流进入销地批发市场,交易环节和物流转换的减少使得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物流效率也大大提高。目前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的前提主要是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来整合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使其具备规模化生产组织的条件。这样可以使农民以更高的组织形式和主体进入市场,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大物流之间的矛盾。但是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只是农林产品物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整合,不是整个农林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www.xing528.com)

3.以农林产品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现代农林产品物流的较先进的模式是农林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可以认为农林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是一种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新模式,它是基于将农林产品物流集约化、一体化的思想而提出的。农林产品物流园区是由拥有多种类型物流服务和物流设施的第三方农林产品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而形成的场所。现代物流不但包括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四个基本要素,还包括物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分销等诸多物流活动,更重要的是包括改善和提高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因此,结合农林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和农林产品中介组织的集约功能,建立农林产品物流园区,从而实现农林产品物流集约化、一体化、规模化,进一步促进农林产品现代物流发展。农林产品物流园区是营造农林产品物流优良环境的一个区域,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也是现代农林产品物流技术、信息、设备、人才、管理、资源和客户的集中地。入驻农林产品物流园区的企业按专业组织农林产品物流活动,由于空间上的集中和整体管理,从而可以达到依靠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形成一定的综合效应和规模效应,进而促进农林产品物流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不但在物流流程上实现农林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在综合管理上实现管理集约化,在产业集群上实现规模化,而且在存储、运输、装卸、加工、信管、中介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从而在园区内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高效农林产品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农林产品物流处于这几种物流模式共存的状态,但是很显然,以农林产品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更加适合中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居多数,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分散农户朝着联合的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因而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更加适合农林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鼓励和扶持农林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应首先根据服务地区的需求认真调研,分析出所需物流园区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建设适应地区发展的不同功能的农林产品物流园区。

图11.13 我国农林产品物流的三种主要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