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程序及偏差纠正:优化工作顺序与成效

控制程序及偏差纠正:优化工作顺序与成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控制程序是指控制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三)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是控制工作的中心环节,不进行偏差的纠正,控制过程就不能算完成。只有这样的标准,才能反映工作成效,才能成为控制的标准。以此来看,纠正偏差作为控制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与其他管理职能交错重叠在一起。以上三个环节就构成了控制的三部曲。

控制程序及偏差纠正:优化工作顺序与成效

控制程序是指控制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无论控制方式如何,基本控制程序都包括三个步骤:①确立标准;②根据这些标准衡量执行情况;③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11]

(一)确立标准

前面我们谈到计划是控制工作必须依据的标准,因此确立标准,首先就是制定计划。只有制定了计划,控制才有了依据。同时,由于不同计划的详尽程度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管理者不可能注意到每一件与计划相背离的事件,因此除计划外,还应确立具体的标准和规范来加以约束,用来对工作成果进行计量、考核,从而纳入管理的正常体系中,作为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

(二)衡量执行情况

衡量实际执行情况要以标准为依据,最好的办法是使差错在实际发生之前就被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点不一定总能办到。因此,应尽早公开标准和已发生的偏差情况,以便下一步加以纠正。在这里,衡量绩效不是等计划执行完成以后,再将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而是用计划和各种标准、规范来约束执行,使偏差消失在控制之前。

(三)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

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是控制工作的中心环节,不进行偏差的纠正,控制过程就不能算完成。纠正偏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偏差的纠正,即偏差是正向的,工作业绩比标准还要好。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纠正标准,对以往的标准进行修改,使技术进步成为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其次才是工作努力程度。只有这样的标准,才能反映工作成效,才能成为控制的标准。另一种情况是消极偏差的纠正,即偏差是负向的,也就是工作业绩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重新制定计划或修改目标来对偏差加以纠正,即纠正标准;也可以运用组织职能,通过明确职责或重新指派人员来加以纠正;还可以通过更好的指导和有效的领导来纠正。以此来看,纠正偏差作为控制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与其他管理职能交错重叠在一起。这也正说明了管理的各项职能是统一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上三个环节就构成了控制的三部曲。

【注释】

[1]祝宝江,周荣虎,陈国雄主编.企业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23—235.

[2]陈杰.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301—302.(www.xing528.com)

[3]李景元编著.质量管理员业务职能与行为规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256—260.

[4]赵凡禹编著.管理基本功成长为卓越管理者的中国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0.

[5]孟英玉,张爱娜编著.企业管理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37-40.

[6]张祖英.管理职能(一)——计划职能[J].中国妇运,2000,(5):44-45.

[7]子云.组织的职能和特点(之三)[J].中国残疾人,2017,(5):64.

[8]寇冠.浅析工会组织职能和维护职能的开展[J].企业文化,2020,(7):123.

[9]张奎,王进富,邵景峰.计划职能对大学内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5):682-686.

[10]寇冠.浅析工会组织职能和维护职能的开展[J].企业文化,2020:114-120.

[11]子云.组织的职能和特点(之三)[J].中国残疾人,2017: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