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集团的运营风险管控优化

企业集团的运营风险管控优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营风险管控理论最早运用于保险业。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运营风险管控研究开始系统化。运营风险是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企业所处环境或内部因素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引起的不确定性影响。运营风险管控是指企业集团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对运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集团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集团的运营风险管控优化

运营风险管控理论最早运用于保险业。罗蒙·许布纳1930年在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风险管理”概念,指出对保险的管理便是对企业运营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运营风险管理思想和理论随之产生。20世纪50年代,运营风险管控理论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学者基于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认为公司对运营损失发布公告会对公司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市值蒸发远远高于运营损失本身。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危机中备受冲击的银行业开始普遍关注风险的预防与管控。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运营风险管控研究开始系统化。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多个金融领域之外的风险事件,运营风险管控研究领域进一步延伸到非金融领域,研究重点逐步向监督、管理、控制有关组织结构和流程方面发展。

运营风险是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企业所处环境或内部因素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引起的不确定性影响。运营风险管控是指企业集团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对运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集团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国资委在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列举了运营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的相关内容,归纳起来,企业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与以下内容有关的风险:(1)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2)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3)企业组织效能、企业管理现状、企业文化、人才知识结构、专业经验、道德风险;(4)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5)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6)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7)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不难发现,国资委所指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与研发、销售、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信息系统等相关的风险,但这种分类方法的逻辑结构不是特别清晰。同时,我们发现以上内容基本包含在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18项应用指引中。《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0年4月发布以来,在中央企业和主板上市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一致认可。因此,基于以上两个政策的理论先导作用和实用性,根据集团风险包括的内容分类,本书认为企业集团运营风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与以下17项内容相关的风险,如图8-1所示。

(www.xing528.com)

图8-1 企业集团运营风险分类图

企业集团运营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为运营环境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相关风险;第二类为运营活动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活动、采购业务、生产活动、销售业务、资产管理、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等相关风险;第三类为运营手段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相关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