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

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一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制约该国贸易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与这样的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只能选择平衡发展战略。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已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实现这两种战略的某种融合。新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

1.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强调平衡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导向

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动态比较优势是对静态比较优势的突破,又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告诉我们,单一、极端的贸易发展观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当前我国日益融入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更应该考虑动态的、全面的贸易发展战略,即在时间、区域、产业上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考虑,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的综合互补和辩证统一,以利于达到短期总量增长和长期潜力培育的动态平衡。这个战略取向必须与产业结构战略的取向保持一致和协调。总的说来,对外贸易战略要适应、支持和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要推动技术密集型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出口。

因为一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制约该国贸易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市场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中国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产业结构总体上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以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结合过渡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劳动力充裕且成本低廉,但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与这样的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只能选择平衡发展战略。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已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实现这两种战略的某种融合。平衡发展战略要求实行一定程度的进口替代,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现有的工业体系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又要求实行一定程度的出口扩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还应强调国际竞争力导向战略。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一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也会随之发生转移,即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一国欲从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应使本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必须借鉴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建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斯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规模效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构建出新的贸易理论模型,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国际贸易理论更符合现实,由此形成的新贸易理论以及贸易政策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www.xing528.com)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在现代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尤其是现代工业,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的生产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传统贸易理论假定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当代贸易只要在工业品之间进行,而工业品类似但不同质,是差异性产品。因此,大多数工业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并且由于工业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不可能也不必囊括一行业中的所有产品。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各国各自分工生产行业内的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是最有效率的,但具体一国集中生产哪几种产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协议分工。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禀赋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为主要内容。“利润转移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用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以此来加强本国厂商的竞争地位,扩大本国厂商的国际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垄断利润由外国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外部经济论”认为某些产业和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扩张,但由于这些外部经济不能完全为有关厂商所占有,这些厂商或产业就无法发挥它们的最佳社会效应,如果政府能够对这些产业或厂商给予适当的支持与保护,则能够促进这些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

规模贸易理论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一国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植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获取规模经济等额外收益,培养高科技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保护进口以促进出口,逐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新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