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外贸、外资和外经协同联动发展

推进外贸、外资和外经协同联动发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在外贸方面,从以开放国内市场、重点吸收利用外资为主转向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方向转变。“走出去”带动外贸转型的目的:一是获取资源与开拓市场并举;二是带动周边国际大通道建设与发展。此外,“走出去”带动贸易工程的目的还在于转移过剩产能、实现出口原产地多元化、避免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目标。

推进外贸、外资和外经协同联动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看,在贸易方式结构调整中大都经历了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逐步形成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贸易与投资良性互动的进而形成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三外”协同发展,这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鼓励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坚持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利用外资与对外贸易良性互动。所吸收的外资利用其成熟的国际营销网络、先进的现代管理,推动了中国外贸规模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加大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提高“走出去”对外贸的带动效应。“走出去”是带动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去”可以带动相关设备和半成品的出口。当前,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成为世界经济一个显著特征。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起着主导作用,发达国家占领国际市场的手段都是以资本输出带领产品输出,全球贸易总量的60%是由约6.1万家跨国公司所控制。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日益紧密,推动二者相互影响、良性互动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

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近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实力和企业跨国经验能力的增强,我国在“走出去”战略框架下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了500亿美元,当年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达到2∶1。通过对外投资,在保证国内急需的资源能源稳定供应,转移国内过剩产能,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品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外投资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外投资仍然以资源开发型为主,而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对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带动国内出口、扩大当地销售和对第三国出口的作用不够突出。另外,外汇管理、财政政策、融资政策等方面还不适应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走出去”的需要。

2002年中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增加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化运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国际环境的客观因素及国内制度安排主观原因,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走出去”的水平还比较低,“走出去”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走出去”的市场还不够广阔,支持“走出去”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也有待于逐步改善。今后,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互动发展:

一是继续鼓励境外资源开发,促进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资源短缺将是我国面临的长期问题,必须进一步创新支持境外资源开发投资的方式。为此,要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可考虑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合作开发、参股收购、管理服务、战略联盟等方式,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供应基地和自主物流体系,提高境外资源的利用能力;整合双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型能源资源投资项目,形成一揽子合作模式,并对相关项目投资的支持进行制度性安排;对境外投资项目的资源运回给予进口环节增值税关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直接到资源所在地进行投资开发,既可以为国内资源的需要提供保障,又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www.xing528.com)

二是鼓励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带动国内设备和零部件出口。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过剩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力度和压力也将加大。为此,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应顺应这一发展走势,更加重视制造业领域的对外投资,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积极鼓励“走出去”带动国内出口的投资项目。建议编制发布《对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并引导我国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

三是力推自有品牌型企业走出去。自有品牌型企业到海外建立分公司,实行生产、销售“本土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全球声誉,扩大销售,打造世界品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可以在产品销售的东道国建立科研机构,即兴建海外科技园。海外科技园是跨国公司为满足获得新知识、新能力及独特人力资源的需要与实现科技要素和研发资源的全球配置而启动的。海外科技园是依据研发活动、科技要素和知识生产集聚创新的成本支付最小化与成果产出最大化的集聚理论,将跨国公司的知识生产和技术供应越来越多地从其母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园区能够充分利用东道国的科技资源、研发优势和廉价智力资源进行研发活动,以直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利益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大经贸格局日益突显。在对外贸易方面,从更多鼓励出口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谋求一定的贸易顺差转向努力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在外贸方面,从以开放国内市场、重点吸收利用外资为主转向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方向转变。“走出去”带动外贸转型的目的:一是获取资源与开拓市场并举;二是带动周边国际大通道建设与发展。获取资源与开拓市场并举,这就要求我国继续加大在资源开发领域投资外,还要加快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以此带动我国中间产品出口、扩大当地销售和第三国出口,事实上,获取资源的目的最终也在于保障国内生产与出口,因此,应更加重视制造业投资带动出口。带动周边国际大通道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和路网、管网、通信网的建设,促进对周边国家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开拓,带动国内机器设备和相关服务的出口。此外,“走出去”带动贸易工程的目的还在于转移过剩产能、实现出口原产地多元化、避免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