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目标规划的次序安排策略

多目标规划的次序安排策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规划众多,规划目的、期限、部门等不同导致同一区域出现了两种及以上性质的规划,从而产生众多规划矛盾、冲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与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的适宜性和方法将全国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四类,其中“开发”指对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活动。

多目标规划的次序安排策略

我国规划众多,规划目的、期限、部门等不同导致同一区域出现了两种及以上性质的规划,从而产生众多规划矛盾、冲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与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的适宜性和方法将全国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四类,其中“开发”指对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活动。

而文章依据FEW系统联结视角,将规划目标大致分为粮食安全(Food)与发展建设(Energy)三种,也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类。针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在多目标规划次序安排上有所不同,优化开发区域作为经济比较发达、开发强度较高、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应以优化开发为主要目的,将生态安全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加强发展建设,最后考虑与粮食安全的协调;重点开发区域是重点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区域,因为其资源环境条件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人口较集聚,应以发展建设为主要目标,在开发时需加强生态安全保护,最后考虑与粮食安全规划的关系;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以粮食保护、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其次再考虑发展建设,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禁止开发区域为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开发活动、需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该区域,生态安全为最主要的规划目标,应当科学合理地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态功能产品这一目标而进行建设(而非进行开发活动),最后才考虑粮食保护目标(见图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