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评价报告的必要要求

社会评价报告的必要要求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增强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能力提出具体方案;为提高项目透明度和确保社会公平、减轻贫困和降低社会风险提出具体方案;制订必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案;在少数民族群体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时,按国际惯例制订符合少数民族特殊需求的方案。

社会评价报告的必要要求

(一)社会评价报告内容的深度要求

社会评价报告是社会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是政府有关部门对有关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社会评价报告总体上应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全面回答有关各方所关注的涉及社会评价的各方面问题。

(2)项目背景的社会信息以及相关社会层面的项目受益人群的范围应界定清楚,包括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文化接受程度和融合能力、受益人群参与项目相关活动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阐述。

(3)解释在选定的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和评价的受影响范围及特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所开展的社会评价工作的过程、目的及效果,包括为开展相关社会评价工作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4)确认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支持项目的意愿、目标人群对项目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等。

(5)阐明需要由拟建项目来解决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需要时制订缓解负面社会影响后果的方案;如果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后果不能由项目业主自身来解决,阐述其他可供选择的解决途径。

(6)为增强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能力提出具体方案;为提高项目透明度和确保社会公平、减轻贫困和降低社会风险提出具体方案;制订必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案;在少数民族群体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时,按国际惯例制订符合少数民族特殊需求的方案。

(7)提出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的角度,提升项目实施效果及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有关建议,并提出使项目机构能够继续自我发展且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策略和途径。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测评估机制提出建议,从而通过把重点放在符合项目社会发展目标的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上,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测评估体现做出制度性安排。(www.xing528.com)

(二)社会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

1.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可靠

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社会评价强调重视社会经济调查工作,尽可能地全面了解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的真实情况。社会评价报告引用的数据资料应确保来源可靠,要选用最能支持和说明观点的关键指标和最新、最权威的数据资料,并明确指出数据的来源渠道。对于国家及当地统计部门已经发布的数据,要求至少是上一年度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部门尚未发布、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数据,引用时应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论证。

2.分析方法的选择要合理

社会评价应在社会基础数据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预期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未来可能的社会影响后果进行分析预测。

3.结论观点要明确且客观可信

结论中必须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所采用的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做出明确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结论必须以严谨客观的分析论证为依据,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4.报告格式要规范

应强调社会评价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逻辑性和可读性。报告写作应合理采用图表等形式,使报告的论证分析过程直观明了,版面应图文并茂,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应予以简化。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朴实、严谨,行文不加夸饰和渲染。凡带有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应放到报告正文之中,对于有参考价值的图表应放到报告的附件中,以减少正文篇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