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关联的理论、工具、指标与数据分析

产业关联的理论、工具、指标与数据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业关联的基本理论产业关联是指经济生活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测度指标主要是由投入产出表延伸出来的从不同角度测度行业间联系的指标,如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反映产业前向联系的指标是影响力系数,反映产业后向联系的指标是感应度系数。

产业关联的理论、工具、指标与数据分析

(一)产业关联的基本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经济生活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实质上看产业关联就是强调产业之间相互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联结纽带发生着联系,并通过技术关联和技术进步引起部门间的联动以及动态变化。

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关联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主要源于三个递进的理论[15]:一是魁奈的《经济表》——这可能是投入产出分析最早的思想来源,在《经济表》中古典经济学第一次描述了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图解。二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这直接启发了里昂惕夫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提出和研究,这一理论中有关经济活动间相互依存的观点成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三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魁奈的《经济表》的启发下按照产品的实用价值将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两大部类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将社会再生产描述成一个两部门关联模型,体现了部门间投入产出关系。

(二)产业关联的分析工具

分析和研究产业关联的主要工具就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由里昂惕夫于1936年在《经济学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中提出。

产业关联的测度指标主要是由投入产出表延伸出来的从不同角度测度行业间联系的指标,如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定量地分析产业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清晰地把握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投入产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也是目前对产业关联进行经验研究的常用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描述对象,反映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产品或部门之间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投入产出表由被称为第Ⅰ、Ⅱ、Ⅲ象限的三部分构成。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反映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技术经济联系。第Ⅰ象限中的每个数,沿纵列看反映了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产品部门生产的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称为中间投入;沿横行看反映了某产品部门生产的物品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可称为中间需求。第Ⅱ象限,表示产品生产出来后除了作为中间产品的部分以外的分配去向,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第Ⅲ象限,反映了各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状况,表现为投入要素的扩展,主要包括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如表6-3所示。

表6-3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样式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指标和数据

从单个部门和国民经济整体来看,如果总产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等于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那么中间使用表(X)、直接消耗或投入系数表(A)、里昂惕夫逆矩阵(B)和德米特里耶夫完全消耗系数表(C)之间存在如下关系:(www.xing528.com)

X=(Xij)n×n

A=(aij)n×n,aij=Xij/Xj

B=(bij)n×n=(I-A)-1

C=(cij)n×n=B-I

其中,Xij表示行业j产出中所使用的i行业的中间投入,aij、bij、cij分别表示直接消耗系数、里昂惕夫完全消耗系数和德米特里耶夫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第j产业或产品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第i产业或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完全消耗系数则是指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直接消耗加上所有的间接消耗,该系数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部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发生的经济技术联系,有助于分析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另外,这里还需要介绍几个文中将要使用的相关指标:(1)中间投入率,等于特定时期内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某一产业部门受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通常,某产业或产品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对该产业或产品提供的生产资料越多,即这一产业受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越强。(2)中间需求率,等于特定时期内中间需求与总需求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各个产业的产出有多少作为其他部门生产的中间投入,通常中间需求率越高,这个产业原材料产业的性质越强一些。(3)国民经济的增加值率,等于增加值与国民总产出之比,反映要素投入带来的增值能力。(4)生产性服务投入率,是指生产性服务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反映国民经济服务化水平和程度。(5)产业关联系数,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反映产业前向联系的指标是影响力系数(Fj),反映产业后向联系的指标是感应度系数(Ei)。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及程度,体现了该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感应度系数反映了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某部门由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体现了该部门受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四)资料来源

本节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和融合的经验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由于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表编制比较复杂,中国的投入产出表不会每年编制一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制投入产出表以来,基本上在最后一个数是2和7的年份会编制投入产出表,在最后一个数是0和5的年份会编制基于前一张投入产出表的延长表。整体来看,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服务部门的划分相对较粗,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为了与前文分析相对应,本节所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在使用投入产出表过程中,对服务部门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研究结果。与前文相呼应,文中的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