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卉苗木产业“遇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花卉苗木产业“遇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第一大产业。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入“冬”遇冷,应该说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花卉苗木产业顺利“越冬”,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对症处方,更需强身固本。建议设立全县花卉苗木产业统筹领导班子。建议积极创建全县统一的花卉苗木产品品牌,便于整体推广。这不仅可有力促进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更能大幅提高郫县知名度。

花卉苗木产业“遇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耿 兵·

作者简介:郫都区农林局退休干部,现任郫都区老科协“三农工委”副主任。该文曾获得成都市科协“2015年优秀调研成果奖”。

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第一大产业。目前全县种植规模12万余亩,在地花木估值逾55亿元,年营销额30多亿元(其中花木产品直销约10亿元,绿化工程营造约13亿元,市场批零销售约10亿元),从业人员5万余人,涉及农民10万余人。郫县由一个农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粮油基地,变身为花木产业大县,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盆景之乡”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的美誉,正在成为中国西部花木产业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园林绿化基地,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近两年来,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产业内部存在的诸种因素,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进入了“冬天”。业内有专家感慨道,前年开始的“冬天”是“初冬”,去年是“寒冬”,今年可能就是“严冬”了,并作诗曰:“一夜秋风过园林,千树万树桂花开。金桂银桂四季桂,桂花不贵愁煞人。”“冬天”的主要表现是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出现恐慌性杀跌。胸径10厘米的桂花,几年前可卖到3 000元一株,现在最低只卖100元,相差29倍。而这是郫县苗木的主要品种,在地存量约8万亩,单株成本近1 000元。胸径10厘米的银杏,5年前可卖到700元一株,现在最低只卖50元,相差13倍。该品种在地存量约2 000亩,单株成本近400元。其他品种情况类似,价格跳水以致销量锐减。去年无分文进账者,绝非个别。作为营销额的主要构成之一的绿化工程营造也明显缩减,回款周期大大延长,不少企业由于营销额达不到资质审核要求而被淘汰出局。郫县有工程营造资质的公司已由42家减少到15家。“严冬”之严,可见一斑。

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入“冬”遇冷,应该说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句耳熟能详的哲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花卉苗木产业顺利“越冬”,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对症处方,更需强身固本。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结合业内人士各种较高的呼声,现归纳建议如下。

一、切实加强产业领导

花卉苗木产业从产到销的环节多、涉面广,一家主管,实在独木难支。建议设立全县花卉苗木产业统筹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应涵盖涉“花”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科学规划、总体布局、政策实施、检查指导、规范秩序、制订标准、落实措施。总之,负责管理涉“花”的一切工作。“进一座庙,解一切难”。加强领导,贵在“切实”。涉“花”的镇级政府和其他职能部门,都应从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视“越冬”为己任,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二、大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全方位地出台优惠扶持政策,这是业内极高的呼声。第一,金融支持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全行业获得的贷款仅区区3 700万元,而且仅始于前年,局限于少数大户。对于年营销数十亿的产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大幅度提高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水平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二, 税负水平偏高。据业内权威人士测算,郫县花木行业的平均税负水平较友邻县偏高1~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在操作上也颇具争议,故一些经营者绕道异地报税,导致税源流失。有人形容说,税务部门意在“抱西瓜、捡芝麻”,结果是“西瓜”未抱成,连“芝麻”也丢了。第三,花木运输困难重重。花木运输,“超限”现象无法回避。郫县农户解决的办法也是异地绕道。第四,以优惠政策为导向,动员鼓励县域内企事业单位,尽量消化利用本地苗木资源。虽无大补,却暖人心。既可体现关怀,又可彰示政府用心。凡此种种具体问题,均需认真梳理。全方位地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势在必行

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www.xing528.com)

郫县号称蜀王旧都,扬雄故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盆景之乡”,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称号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的金字招牌,个个闪闪发光。作为全国闻名的花卉苗木产销大县,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进行整体包装,运用影视、广播、报刊、网络、广告等一切媒体宣传郫县,推广郫县的花卉苗木、农家旅游等等优势资源,有太多文章可做。积极举办或承办研讨会、展销会、博览会、高峰论坛等花事活动,尤其是高规格的花事活动,是宣传推广的极佳途径。事实证明,凡举办过高规格博览会等花事活动的地方,经济和社会都取得很大的效益。

四、努力构建信息平台

郫县花卉苗木种植多由农民转产而为,大都科技水平较低,生产手段落后,经营比较粗放,风险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不畅,难以应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构建强有力的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政策、科技、市场、资金等各类信息,沟通咨询、合作、服务、流通等各种渠道至关重要。县花协已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值得肯定和赞扬。应进一步开拓信息源头,提高覆盖面,在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准确性上做文章。

五、创建产品品牌,调整产品结构

郫县的花卉苗木种植,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当代。桂花、紫薇、贴梗海棠全国闻名。川派盆景更是一枝奇葩,香飘万里。虽然优势明显,却无品牌支撑。当今世界,品牌战略常是企业的优先战略。知名企业必有知名品牌,知名品牌支撑知名企业,这是商战的至理。建议积极创建全县统一的花卉苗木产品品牌,便于整体推广。这不仅可有力促进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更能大幅提高郫县知名度。同时,要制定各类产品技术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才能培育和树立品牌形象,打出拳头产品。另外,郫县花卉苗木产业虽有相当规模,但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生产盲目跟风,各行其是者不在少数,产品结构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低端大宗产品极易供需失衡,潜在市场风险很大。目前“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统一规划和调整产品结构,奠定了基础,应予优先考虑。作为“中国盆景之乡”,川派盆景理所当然应成为郫县的金牌产品。盆景产品有投资小、占地少、附加价值高的特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适度增大盆景产品生产,把它推向全国,前景乐观。此外,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功能性植物,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利抢占先机。

六、支持行业协会工作,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郫县花卉苗木协会覆盖面广,层次很高,是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百强协会”之一。自1988年成立以来,为花卉苗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用不容低估。2012年换届以后,协会积极推进民间化运作,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它同下联的镇、村各专业协会,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协会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全方位地支持他们的工作,舞好这个“龙头”,就会带动“龙身”“龙尾”,让郫县花卉苗木产业走出困境,昂首腾飞。

近代一位诗人曾说:“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入“冬”遇冷,只是暂时的现象。有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有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全行业同舟共济,一定能顺利“越冬”,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