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力资本分配带来的激励效应

人力资本分配带来的激励效应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创新企业所有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外生人力资本在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EP最大化。在外生人力资本存在的情况下,存在激励约束的两难。表6-4人力资本的分配激励方式人力资本与资本经营者之间共同承担不同风险,因此人力资本成本可以表示为(1-z)·W+z·P。本著作把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假定为不变常量,fi(μi)中的μi是指私人劳动。

人力资本分配带来的激励效应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历史上的发展从“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的资本所有者控制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过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离、独立和对等谈判,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资本、支配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者占有资本”制度。并且,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创新企业所有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开放条件下“人力资本至上”。人力资本的工资,包括至少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工资,用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另一部分是根据预期收益EPt+1以获得的奖金。预期收益为t+1期的收益,期间存在时滞。

因此,可以把收入规定为,其中δ为激励占利润百分比,按照权威性来确定分享收益的比例,0≤δ≤1,与创新项目的风险成正比。即

外生人力资本在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EP最大化。在EP最大化的情况下,创新企业不可能选择高风险创新,偏向于低风险创新。δ越大,则越风险规避;而δ越小,则越会偷懒。在外生人力资本存在的情况下,存在激励约束的两难。激励多了,就会偷懒,约束多了就会风险规避。

分享收益比例的不同,以及预期收益的时期,决定不同的人力资本收入分配激励方式(见表6-4),将导致不同的创新选择。

表6-4 人力资本的分配激励方式

人力资本与资本经营者之间共同承担不同风险,因此人力资本成本可以表示为(1-z)·W+z·P。其中,W代表固定工资,P代表浮动分享收益,z代表两种工资的比例结构,z~(0,1)。固定工资报酬越高,当前成本越高;分享报酬越高,未来成本增加。因此,工资报酬制度单一的创新企业,趋向于保守创新;而预期收益激励比例高的创新企业,趋向于高风险创新。

在封闭的创新企业内,单元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创新之中。每个劳动力在创新企业中,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收入。收入与成果挂钩。成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创新企业内成员既是创新的进行者,也是创新利润的分享者。例如:进行一种家庭事业,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费用,增进士气,利润的分配很简单,利润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整个事业控制也较容易。

假设:没有外来资本与外来人力资本。V+E(P)>0是创新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努力程度都是可以监督的,按照努力程度来分配收益,可以完全避免偷懒行为。(www.xing528.com)

N为生产者集合。用Wi(μi)(i∈N)表示生产者i的工资函数(或收入函数),其中μi是i实际所付出的劳动。在生产理论中,生产资源包括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要素。本著作把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假定为不变常量,fi(μi)中的μi是指私人劳动。

当期收入与当期利润、个人努力程度成正比。

结论6-6:W与E(P)成正比。在工资最大化的情况下,会出现风险规避。

家族企业都是比较保守,风险规避的。

一阶条件分析:

结论6-7:利润最大化情况下,努力程度与参与人数呈反比,与项目难度成正比。参与人n越多,努力程度越小,项目风险越低,努力程度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