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贫困问题:新国家贫困线标准的挑战

甘肃贫困问题:新国家贫困线标准的挑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国际反贫困相比较,中国的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存在着差距。通常所说的国际贫困标准指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标准。)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甘肃。这是由于国家贫困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使此前数百万已脱贫的人口又回到贫困线以下。国家贫困线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上述数据的巨大差距。甘肃省在2011年新的贫困标准制定后,贫困人口是837.52万人,占当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8%。2014年,甘肃省仍有贫困人口为552万,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甘肃贫困问题:新国家贫困线标准的挑战

2011年,经国家统计局测算、各部门共同研究、国务院确定,2011—2020年的农村贫困标准为“按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至2014年,该标准达到2800元。

该标准同时满足两个假设:一是在此标准下,食品支出不仅要让人吃饱,而且要适当吃好。我国在2010年以前采用的贫困标准中,食品支出只考虑能否果腹,不考虑食物质量。而2010年新标准中的食品支出,从营养上讲,不仅可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而且与小康社会相适应,可满足健康生存的基本需要,即除了满足热量需要外,还要满足每人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质需求。二是恩格尔系数,假设食物支出占贫困标准的比重为60%,以此保障一定数量的非食品支出。[18]

根据住户调查分户收支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为每年2800元,这是一条代表“稳定温饱”,即“不愁吃、不愁穿”水平的贫困线。在已有基本住房的情况下,生活在此条线上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5%,能为贫困人口提供每天4.1元的食品支出,大约每天可消费1斤米面、1斤菜、1两肉等食品。这不仅可满足“吃饱”要求的每天2100大卡热量的需求,而且可使贫困人口“适当吃好”,满足健康生存需要的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质需要。根据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可推论达到此标准的家庭,其非食品消费水平也与“吃饱、适当吃好”的水平相当,并在可预期的正常情况下,长期维持相应生活水平[19]。因此,在“三保障”,即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情况下,中国农村现行贫困标准代表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稳定温饱生活水平。

与国际反贫困相比较,中国的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存在着差距。通常所说的国际贫困标准指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标准(表5-1)。世界银行是国际上研究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机构。目前,世界银行主要用每天1.25美元和每天2美元标准衡量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其中,前者是衡量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极端贫困标准。采用上述方法反向换算,无论是2010年的每年2300元,还是2014年的每年2800元,都相当于2005年的每天1.6美元。因此,从数值上看,我国现行贫困标准高于每天1.25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但低于每天2美元的一般贫困标准。

表5-1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贫困状况

(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

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甘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甘肃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如何走出贫困仍然是甘肃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贫困历史之久、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脱贫难度之大在全国少有。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的数据,根据每年国家制定的贫困线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呈现出高低变化。国家制定贫困线是根据基尼系数、居民消费水平、收入高低等各种指标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如表5-2所示:

表5-2 2005-2011年国家贫困线与甘肃省贫困人口

从表5-2可以明显看出以下几点:第一,国家贫困线逐年提高。这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制定的。第二,2011年以前,甘肃省贫困和低收入人口逐年减少。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力度的加大。第三,2011年甘肃省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猛增。这是由于国家贫困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使此前数百万已脱贫的人口又回到贫困线以下。第四,2008年以前贫困标准有低贫困标准(绝对贫困标准)和高贫困标准(低收入标准)之分,以低贫困标准(绝对贫困标)为准。从2008年开始,二者合一,以高贫困标准(低收入标准)为准。反映了扶贫开发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变化,这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

《2011-202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按这个目标要求,我国制定了“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每年根据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对此标准进行更新。至2014年,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为当年价每人每年2800元。[20]

表5-3 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全国农村贫困状况

(张为民:《脱贫步伐加快扶贫成效显著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来源:《中国信息报》发布时间:2015-10-16 10:15)

由表5-3可以看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以现行贫困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末的46224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16567万人;以当年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将二者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同样是2010年的农村贫困人口,以现行的贫困标准来测算是16567万人,以当年贫困标准来测算是2688万人,相差约6倍,何以至此呢?原因就是在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国家贫困线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上述数据的巨大差距。按照新标准,2011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为1223万人。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甘肃省在2011年新的贫困标准制定后,贫困人口是837.52万人,占当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8%。2014年,甘肃省仍有贫困人口为552万,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甘肃省扶贫开发任务的艰巨性,责任重大。同时,也要看到反贫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有信心贫困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如图5-1所示:[21]

图5-1 2000-2007年甘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www.xing528.com)

从图5-1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7年甘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一直处于减少趋势。各州市的具体数据如表5-4所示:

表5-4 2000-2006年甘肃各州市绝对贫困人口数及年均减速 (单位:万人,%)[22]

总的来看人口变化特点是甘肃省总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各州市贫困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甘南、临夏、陇南、定西(两州两市)、天水兰州酒泉脱贫速度较快;庆阳、武威张掖白银四市速度较慢。另外从表5-4中也可看出有些州市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贫困人口增长的现象,这都说明了在扶贫开发的同时存在“返贫”现象,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以上只是绝对贫困人口及低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算上低收入人口即高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甘肃贫困的情况如表5-5:

表5-5 2000-2006年甘肃贫困、低收入人口变化情况表(单位:万人、%)

(注:该表引自《2006年甘肃贫困监测报告》)

从表5-5中可以看出虽然贫困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每年都保持减少7-11万贫困人口,但是减贫速度较为缓慢,一般在6%左右,与全国11.79%的年均减速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在2003年和2006年都出现了减速下降的情况。

城镇化率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贫困状况。甘肃省城镇化率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5-6)。

表5-6 2000-2012年甘肃省与全国城镇化率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甘肃统计年鉴》整理)

2010年末,甘肃全省有2557.53万常住人口,按照2012年城镇化率计算,仍有1600万人生活在农村,毫无疑问,这部分人的生活发展问题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截至2012年底,甘肃有69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居全国前列。

表5-7 2006-2014年甘肃与全国人均GDP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从表5-7可以看出,甘肃省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一半多一点,具体来说,2006年到2009年甘肃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至2014年呈上升趋势。但是甘肃发展的落后,仍然会对扶贫问题产生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