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柳州市粮食自给率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与预测

柳州市粮食自给率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与预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预测,到2020年柳州市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为1.16,到2035年总体达到1.27。表3-2-5柳州市粮食播种面积预测表单位:公顷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的关键因子是粮食生产能力、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和粮食自给率。本次假设保持历年来粮食自给水平,取历年平均粮食自给率作为人口承载力测算的基础。经测算,柳州市保持在现有粮食自给水平时,到2020年可承载人口464万人,到2035年可承载516万人。

柳州市粮食自给率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与预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定区域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6]

1.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1)计算方法

以县区为单位,计算和评价柳州市耕地资源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其生产能力可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PSCL)的因素主要有单位面积粮食生产潜力、粮食播种面积和人均基本粮食需求。其计算公式为:

P(e):单位播种面积粮食生产潜力;

A:粮食播种面积;

N:人均基本粮食需求;

g:粮食自给率。

(2)指标预测

①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预测

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数据,2013年柳州市粮食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为331.20公斤/亩;2016年粮食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为343.62公斤/亩,比2013年增长了12.42公斤/亩,年均增长3.10公斤/亩,整体呈逐年上涨的趋势。预测柳州市各县区粮食作物亩产未来时期有所增长,同时考虑到粮食生产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粮食产量增速将有所减缓,总体上到2020年按略低于近年的增速进行预测,到2035年按近年增速的一半进行预测,根据各县实际情况进行略微调整。预测到2020年,柳州市粮食单位播种面积产量达到356.04公斤/亩,到2035年达到379.32公斤/亩。详见表3-2-1。

表3-2-1 柳州市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预测表 单位:公斤/亩

续表

②粮食播种面积预测

粮食播种面积主要考虑复种指数和粮食作物比例两方面因素。复种指数是体现耕地利用强度的主要指标;粮食种植比例是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甘蔗木薯蔬菜等经济及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其中:S1——粮食播种面积;

S——耕地面积

N——复种指数;

K%——粮食种植比例。

a.耕地面积预测

采用《柳州市耕地保护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研究》专题预测的目标年耕地面积,其中2020年与《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调整)确定的耕地目标一致。预测到2020年和2035年,柳州市耕地面积均为350510公顷。各县耕地面积预测详见表3-2-2。

表3-2-2 柳州市耕地面积预测结果表 单位:公顷

b.耕地复种指数预测

复种指数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从近年情况来看,柳州市耕地复种指数平均在1.15~1.16之间,总体较为稳定,各县区复种指数变化同样不大。因此,到2020年可根据历年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复种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的,按照增长速度进行取值,复种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的,取历年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到2035年,预测全市随着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强,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耕地复种指数总体有所增长,按照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取2020年复种指数的1.2倍,其他县区取2020年复种指数的1.1倍进行预测。经预测,到2020年柳州市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为1.16,到2035年总体达到1.27。各县耕地复种指数预测结果详见表3-2-3。

表3-2-3 柳州市耕地复种指数预测结果表

c.粮食种植比例预测

粮食种植比例是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柳州市2016年粮食种植比例总体为41.26%,近年平均粮食种植比例为41.39%,比例最高的是2013年的41.63%,最低的是2014年的41.15%,总体来看变化不大。预测到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比例基本与历年平均水平维持同一水平,取历年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到2035年,受经济发展、经济作物面积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市粮食种植比例整体有所下降,取2020年粮食种植比例的0.95倍进行预测。

经预测,到2020年柳州市粮食种植比例总体为41.39%,到2035年总体为39.32%。各县粮食种植比例预测结果详见表3-2-4。

表3-2-4 柳州市粮食种植比例预测结果表

d.粮食播种面积预测结果

经预测,柳州市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7019.67公顷,到2035年为174535.56公顷。各县粮食播种面积预测结果详见表3-2-5。

表3-2-5 柳州市粮食播种面积预测表 单位:公顷

(3)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

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的关键因子是粮食生产能力、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和粮食自给率。

①人均粮食消费标准的设定

人均粮食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根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每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平均在300公斤左右,其中消费量最高的是1982年的人均373公斤,而近年来人均粮食消费量未超过300公斤/人。因此,本次人均粮食消费量以全区实际情况为基础,同时参考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粮食安全衡量标准(人均粮食消费量400公斤),取两者中间值350公斤作为柳州市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计算柳州市粮食自给率。

②粮食自给率的设定

粮食自给率是指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粮食总产量占其本身粮食需要量的百分比。按照350公斤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计算,柳州市2016年粮食自给率为54.19%,从各县来看,鹿寨县和柳城县粮食自给率较高,分别达到122.68%和118.23%;主城区粮食自给率最低,只有6.74%。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各县区粮食自给率基本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本次假设保持历年来粮食自给水平,取历年平均粮食自给率作为人口承载力测算的基础。详见表3-2-6。

表3-2-6 柳州市粮食自给率测算表(www.xing528.com)

续表

③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根据设定的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当规划期内柳州市粮食自给率保持在现有状态时的可承载人口。根据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到各县区土地可承载的人口规模。

经测算,柳州市保持在现有粮食自给水平时,到2020年可承载人口464万人,到2035年可承载516万人。详见表3-2-7。

表3-2-7 柳州市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表 单位:万吨、公顷、公斤、万人

2.建设开发空间人口承载力

(1)预测思路和方法

以国土资源承载力基础评价中测算的各县区建设用地极限开发规模为基础,结合各县区历年城镇用地面积占建设总面积比重的变化趋势,对极限开发规模的城镇用地阈值进行预测。以广西人地挂钩政策明确的人均新增城镇用地标准测算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阈值可承载的城镇人口,并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地协调关系研究》专题预测的目标年城镇化率,可测算基于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建设用地极限开发规模对应的可承载人口规模。

(2)城镇发展空间阈值

根据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由2011年的33.82%提高到2016年的40.33%,年均提高1.3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城镇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长速度总体较为稳定,因此,可按照历年变化趋势对各县区城镇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进行预测。详见表3-2-8。

表3-2-8 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比例预测表

根据城镇建设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全市适宜(评价等级为一级和二级)城镇建设开发空间规模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为2206.59平方千米,按资源本底评价为3174.78平方千米。假定将该部分土地资源全部用于开发建设,则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的阈值分别为910.43平方千米和1347.06平方千米,到2035年阈值分别为1218.45平方千米和1596.91平方千米。即基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阈值是考虑了城镇建设开发利用时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约束,基于资源本底评价的阈值则未考虑任何约束条件,是单纯从适宜城镇建设开发的角度进行测算的理论值。详见表3-2-9。

表3-2-9 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的城镇建设用地阈值表 单位:平方千米

(3)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的人口承载规模评价

①人均城镇新增用地标准

人均城镇新增用地按照《广西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工作实施细则》相关标准,对各县人均城镇新增用地进行确定,详见表3-2-10。

表3-2-10 柳州市人均城镇新增用地标准测算表 单位:公顷、万人、平方米、平方米

②城镇人口承载规模评价

经评价,到2020年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阈值分别为910.43平方千米和1347.06平方千米,根据各县人均新增城镇用地标准,2020年城镇人口承载规模分别为1110万人和1684万人;到2035年城镇建设用地阈值分别为1218.45平方千米和1596.91平方千米,根据各县人均新增城镇用地标准,2035年城镇人口承载规模分别为1480万人和1996万人。各县区城镇人口承载规模详见表3-2-11。

表3-2-11 柳州市城镇人口承载规模评价表

③总人口承载规模评价

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地协调关系研究》专题的预测,采用增长率法、联合国法、农村劳动力转移法等方法对规划目标年城镇化率进行预测后综合取值。经预测,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总体为68.21%,到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总体达到79.67%。根据城镇人口承载规模和规划目标年城镇化率预测结果,可测算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的总人口承载规模。

经评价,到2020年,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的总人口承载规模分别为1628万人和2469万人,到2035年,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的总人口承载规模分别为1858万人和2506万人。详见表3-2-12。

表3-2-12 基于适宜建设开发空间总人口承载规模评价表 单位: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