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紧抓科技创新核心,发展引领未来

紧抓科技创新核心,发展引领未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力源。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紧抓科技创新核心,发展引领未来

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力源

(一)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政府基金等为抓手,把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的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要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要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要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完善国家科技资源库,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优秀人才,既要培养优秀的带头人,也要有好的团队。要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脱颖而出。要加强科技领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能够把党和国家科技政策贯彻落实好的组织型人才,成为领导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研人员的知心人。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科技布局上既要注重全面布局,也要讲究重点突破、非对称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攻关的新体制。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

(二)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www.xing528.com)

抓基础研究,要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分类指导。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要推动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聚焦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勇攀科学高峰;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领域前瞻部署。

抓基础研究,要突出原始创新、独创独有。要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要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

抓基础研究,要坚持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坚持需求牵引,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推动不同行业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具有全球视野,就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具有全球视野,就要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了更好运用知识的创造以造福人类,各国应该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