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优化策略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优化策略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复杂而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节奏良好地进行的保证,是企业管理中一类重要的基础工作。计量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是指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工作和计量器具量值的统一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优化策略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指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各项专业管理提供依据的工作,是那些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职能的实施提供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工作,主要有规章制度建设、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1.规章制度建设

企业规章制度可分为三类:一是手续制度,如供、产、销业务规程或商业购、销、运、储业务规程;二是管理制度,主要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规范;三是责任制度,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权与职责。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复杂而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节奏良好地进行的保证,是企业管理中一类重要的基础工作。

2.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指的就是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管理标准是企业为合理利用人、财、物而制定的管理规则、规程、程序、制度、办法,其中包括产品管理标准、业务管理标准等。技术标准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储运等工作所作的应该达到的尺度的规定。按其使用范围和制定的权限,技术标准又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按内容分类如下。

(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企业中其他标准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是企业中使用最普遍的标准。如我国从1984年起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长度单位用m(米),废弃里、尺、英寸等单位。

(2)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对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品种规格、结构特征、尺寸大小、性能参数、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3)方法标准

方法标准是对生产产品、使用设备等技术活动的操作方法所确定的标准,例如设计方法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包装方法标准。

(4)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

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是一类特殊要求的专业标准,其特点是避免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以及消除社会危害。(www.xing528.com)

企业标准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材料与能源等有着重要作用。标准要求有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与明确性。

3.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预先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的投入或产出所规定的数量标准,是进行经济核算和计划编制的依据。搞好定额工作,对于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厉行节约、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现将定额分类简述如下。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包括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等。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工人应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产量定额;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称工时定额。

(2)物资定额

物资定额包括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等。前者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生产任务所必需的物资消耗的数量标准;后者指用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最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的数量标准。此外,还有资金定额、设备定额、质量定额等。定额的制定要有充分的技术和经济依据,做到既先进又可行。

4.计量工作

计量,是一种用标准的单位量去测定另一同类量的量值的工作。

计量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是指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工作和计量器具量值的统一工作。从广义上讲,计量工作还包括运用准确的器具对计量对象进行测试、检验,对各种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对计量出来的原始质量资料和数量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和初步的分析、综合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质量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5.信息工作

企业的信息工作,就是对那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储存、运用的工作。在当代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构建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