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铝收购力拓:成败绩效及相关分析

中铝收购力拓:成败绩效及相关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力拓并购加拿大铝业,致其陷入债务困境,为中铝并购力拓,提供了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中铝在并购力拓的过程中,对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的把握也相当精准。这也是导致中铝第二阶段并购力拓失败的原因之一。(二)关于国有企业跨境并购中铝并购力拓,在澳大利亚国内,受到普遍和强烈的反对,关键原因就是其国有企业身份。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是由市场秩序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秩序决定的。

中铝收购力拓:成败绩效及相关分析

(一)关于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

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随时会有,但往往也稍纵即逝。力拓并购加拿大铝业,致其陷入债务困境,为中铝并购力拓,提供了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中铝在并购力拓的过程中,对市场机遇和战略机遇的把握也相当精准。而之后的发展,同样是由于市场因素,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价格上扬使力拓债务困境得以缓解,并可以找到其他更优的融资方式。这也是导致中铝第二阶段并购力拓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国有企业跨境并购

中铝并购力拓,在澳大利亚国内,受到普遍和强烈的反对,关键原因就是其国有企业身份。从澳大利亚反对者角度讲,其困惑和质疑的是,究竟是一个企业在并购力拓?还是一个国家在并购力拓?因此,中铝是中国国有企业,构成其此次并购力拓的关键障碍,也是其第二阶段并购力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关于法律操作风险

中铝的法律操作,如1%的并购合同终止费等,存在争议。至少,力拓陷入债务困境,中铝签订并购合同时,对合同条款的把握可以更具优势。但1%并购合同终止费的约定,使力拓在市场变化时,得以轻松解约。

(四)关于并购成败和短期绩效(www.xing528.com)

中铝并购力拓,第一阶段并购成功,即并购交易得以完成;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约140亿美元,浮亏约100亿美元;第二阶段并购失败,即并购交易未能完成,因其为中国国有企业,招致澳大利亚国内普遍反对。

(五)关于政府导向和银行支持

国企业跨境并购,尤其是国有企业跨境并购,有政府导向动因,此例可证。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国家、国企、资源关键字,包括反向市场动因,在本案例中,处处可见。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是由市场秩序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秩序决定的。政府导向可能适得其反。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其对中铝两个阶段并购力拓的贷款,有政策性。对此,可以从上述中铝当时的财务数据中得出结论。

(六)中铝并购力拓并购成败和绩效与短期市场因素

从国际铁矿石市场角度讲,短期看,市场中有机遇,市场机遇也会稍纵即逝;市场变动,短期上可能演变为市场异动,骤升或骤降;中铝第一阶段并购力拓,约100亿美元浮亏,是市场突变所致;力拓终止并购合同,与中铝是国有企业引来澳大利亚国内强烈反对有关,也与短期市场变化有关。所以,从短期看,市场因素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或调节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