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家集:打造优质蔬菜品质的创新之路

孙家集:打造优质蔬菜品质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瓜菜如此“娇生惯养”,基于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创新性地把蔬菜品质提升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6月20日,记者实地探访该街道的“蔬菜品质学”实践。孙家集街道是全国大棚蔬菜发源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大棚蔬菜第一镇”。在今年春节后召开的第一次综合性大会上,孙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帅说。在孙家集街道,蔬菜交易大数据监测、“沙培”系统、生态水灌溉等物理农业高端技术已成为蔬菜品质学研究的强大助力。

孙家集:打造优质蔬菜品质的创新之路

黄瓜长在沙床上,苦瓜喝着生态水,蔬菜交易有大数据平台监测

农村大众》记者 刘秀平 通讯员 王 艳 李 扬 纪建斌

黄瓜秧苗从地里生出,却非长在土里而是沙床上;大棚苦瓜自滴灌补水,喝的不是普通水而是“生态水”;瓜菜外运经长途跋涉,有恒温保驾和大数据二维码自证身份。瓜菜如此“娇生惯养”,基于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创新性地把蔬菜品质提升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6月20日,记者实地探访该街道的“蔬菜品质学”实践。

孙家集街道是全国大棚蔬菜发源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大棚蔬菜第一镇”。发起中国北方蔬菜种植“绿色革命”的王乐义所在的三元朱村就属于该街道。

“我街道群众之所以能这么富裕,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蔬菜,但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达6000万亩,产量2.52亿吨,产能已相对过剩。我们必须站在设施蔬菜的最高端,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在今年春节后召开的第一次综合性大会上,孙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帅说。

在孙家集街道,蔬菜交易大数据监测、“沙培”系统、生态水灌溉等物理农业高端技术已成为蔬菜品质学研究的强大助力。

大数据平台

让蔬菜带上身份证闯全国

6月20日,在三元朱村明凯蔬菜合作社蔬菜收购点,收购点负责人徐建明正在组织工作人员给苦瓜装箱,准备发往郑州。已经装好的苦瓜保温箱上,贴着带有产地信息的二维码“身份证”,记者掏出手机一扫,就显示出收购方:寿光市明凯蔬菜合作社,此外,还有收购时间、订单号、种植户姓名等。

“蔬菜有了‘身份证’,就有了可追溯的通道,大棚户会把自己家卖出的瓜菜当成自家大棚菜的品牌,用肥用药严格执行种类与时间间隔规定,而外地订货商会重视这个有‘身份证’的瓜菜品牌。”负责孙家集街道农业大数据监管服务的山东绿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法说。

除了产地信息,更多蔬菜交易数据在街道农业大数据监管中心持续跳跃,包括蔬菜价格、数量。同时,大数据中心15个速检室在紧张运转,来自全街道140多个收购点的蔬菜样本在接受药残快速检测,发现可疑样本则进入法检程序,即定性定量的检测:哪种蔬菜在哪一项农药指标上超标,可一目了然。王广法介绍,农业大数据监管服务设计了土壤检测、产地信息追溯、农残检测信息、物流信息、智慧平台等七个功能,未来可根据需要入网使用。

生态水灌溉

让瓜菜吃了“大力延寿丹”(www.xing528.com)

在孙家集街道的齐家村,有一个现代农业生态水灌溉技术示范园区。齐家村党支部书记齐德文在此拿出两个大棚做生态水灌溉对比试验。两个大棚都是近两亩,一个大棚的滴灌设备接入的是普通地下水,另一个接入的是由专门设备制出的农业生态水。两个棚都是黄瓜与苦瓜套种,现在黄瓜已收获完毕,苦瓜收获期也接近尾声。

“使用的品种、下苗的时间、水肥量都一样,收益却大不一样。”齐德文说,“用了生态水的棚,年前半个月就开始收黄瓜;没用生态水的棚,正月十五左右才开始收。现在,苦瓜收获盛期已过,没用生态水的棚这两天就该拔棚了,用了生态水的棚则再晚15天拔棚没问题。”

齐德文还在每个棚随意拔出两根苦瓜秧对比。记者看到,用了生态水灌溉的两根苦瓜茎干根部直径有三四厘米粗,根系粗大;而另两棵苦瓜茎干根部直径只有一二厘米粗,根系也小得多。

是不是生态水里加了肥料之类的营养物质?“生态水就是普通的地下水经高速冲击和强磁处理,用纯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加其他的东西。”示范区技术负责人、潍坊鲁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孙锡玲说。

“但高速冲击后的地下水能携带更多的氧气,促进根部壮大。壮大的根系能吸收土地里更多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植株生长旺盛,同时,壮大的根部也能伸展更远更深,利用一部分残留在土里的肥料,改良土壤。”孙锡玲说。

记者看到,用生态水灌溉的苦瓜根系强大,仿佛让苦瓜吃了“大力延寿丹”。两个对比棚中,用了生态水灌溉的大棚,虽然盛果期已过,叶子仍然黑亮油绿,果实饱满;而另一个棚的苦瓜秧苗多数已经萎黄,不久将被拔出。“两个棚绿苔也不同,水经过高速冲击能形成臭氧,杀灭细菌,抑制绿苔。水原有的钙镁离子的性状也发生改变,不再变成钙镁垢附在土壤表面,使土壤板结。”经孙锡玲指点,记者看到,用了生态水的大棚滴灌保水膜下没有绿苔,没用生态水的则绿苔不少。据了解,生态水灌溉项目在孙集街道共有44处,街道还为此召开评价现场会,安排专人收集实验数据,为农民提供指导。

水气循环沙培系统

水肥定时定量无生态污染

在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的2号示范棚,记者看到,油绿绿的水果黄瓜长得正盛。与别的大棚黄瓜不同的是,这里的黄瓜秧苗并不是长在土里,而是生在沙床上。沙是普通的建筑用的中粒沙,能给黄瓜提供营养的是沙床下面所连接的水气循环沙培系统。据负责此项技术的山东田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究员、副总经理朱文贤介绍,该项目是三元朱村借鉴以色列、荷兰、美国等国家先进的无土栽培种植技术,结合目前中国农业国情研发的。经测算,用“沙培”技术种植,黄瓜的产量与普通大棚差不多,西红柿则比普通大棚多20%。

据介绍,黄瓜所需营养由气循环定时定量送入根部。多余的则经由沙介质渗出进入回收系统再利用,如此往复循环,此项技术可节水节肥60%。该项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隔离来自土壤的病虫害,降低农药用量。同时,避免了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残留在土壤中造成的生态污染。

记者看到,除了水气循环技术,该大棚所采用的粘虫板、补光灯等物理农业设备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去年,该大棚种出的大棚西红柿,品质好,口感佳,卖到每斤8~10元,而市场上其他普通西红柿每斤只有2~3元。

(2018年7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