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四十年复杂曲折的改革历程,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二是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这一立场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根本遵循。我国国有企业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其重要地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四十年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至今,其支柱作用不可替代。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四十年复杂曲折的改革历程,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总结其发展经验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方向正确。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明、路子正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部门实行全面集中统一领导,当然包含对国有企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其提供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路径,指明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对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进行把关,确保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改革的各环节中,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一直坚持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一直通过借助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等强大优势发挥政治领导和保障监督作用,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偏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路径,使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领导、办事程序、机构设立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和融合,保障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

(二)坚持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根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立场是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能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各项改革举措也一直在强调以发展为了人民为根本政治立场,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立场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根本遵循。我国国有企业性质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意味着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凝聚着人民的力量,发展成果当然也属于人民。我国国有企业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其重要地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四十年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至今,其支柱作用不可替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决策、生产、经营等环节中也处处体现着人民立场的思想精髓,依靠民主集中制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决策和贯彻落实能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www.xing528.com)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改革,始终坚持的是市场导向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同样是坚持市场导向的改革方向,始终在公有制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回首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尝试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的市场主体转变,到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后,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一方面,国有企业为了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不断完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的同时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按照市场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可见,改革四十年国有企业不断地做强做优做大无不体现着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性。

(四)坚持改革创新

过去四十年我国国有企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国有企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还要靠改革创新。从国家层面来讲,改革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创新是解决制约改革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方法。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是两权分离的有益探索,涉及对所有权的改革,解决了企业经营者财产权的缺失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对产权的改革,让国企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资委的建立,解决了因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股份制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继续通过改革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讲,改革创新为国有企业不同阶段发展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并成为引领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是党中央对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管理上进行的改革创新,强化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作用的同时,消除了机制体制弊端,平衡了企业内外部不同层级的利益诉求,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潜在的生产能力,推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

(五)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命运和世界经济格局,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创造了“制造大国”的中国奇迹,目前正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于坚持对外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我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到打开国门逐渐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变成了今天开放程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国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共同探索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的途径和办法,国有企业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中不断壮大;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并掌握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管理等优势,我国国有企业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降低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经济成本,使得低要素价格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提升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加强人才交流、培养方面,通过对外开放,与外国企业保持密切交往,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坚持四十年的对外开放,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载体,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已跻身于世界一流或知名企业行列,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未来,要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坚持对外开放坚决不能动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