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到90年代的先发阶段

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到90年代的先发阶段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部率先发展阶段大致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其适宜开发条件和国际投资与贸易优势有利于迅速提升综合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开放促改革,特别是以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来促改革,并且很多体制机制改革本身也是围绕对外开放来推进的。分批次设立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是国家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主要战略支撑载体。

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到90年代的先发阶段

东部率先发展阶段大致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把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一个大政策定下来,并强调这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必要手段(龙平平,2014)。基于这一思想,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实施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在“六五”期间国家投资重点已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七五”期间进一步确定按东部、中部、西部的顺序安排发展重点(区域经济政策课题组,1991)。但明确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是在1988年了,是以邓小平同志最初的总体战略设想和10年发展实践作为基础的,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显著特点,“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中第一个大局就是对这一阶段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回应。国家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其适宜开发条件和国际投资与贸易优势(海运便利、侨乡优势等)有利于迅速提升综合国力。此外,当时国家财力有限,能更多依靠自身条件加快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更现实的选择(张杰,2001),当然国家仍在投资等方面向沿海进行了倾斜,而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政策实际上也更有利于沿海地区通过留成保留来自当地的财政收入(徐现祥等,2011)。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开放促改革,特别是以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来促改革,并且很多体制机制改革本身也是围绕对外开放来推进的。具体到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其推进的方式又有所不同。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主要是围绕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进行探索性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及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系列改革(李兰冰、刘秉镰,2015),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逐步明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事关重大,所以这些改革主要都是从国家层面总体推进的。而对外开放方面,除1982年申请并获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观察员身份及1986年正式提出要求恢复GATT成员国席位等全局性安排之外,其他更多是局部先行试验、区域性渐进布局。分批次设立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是国家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主要战略支撑载体。内陆地区部分重点城市也通过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等设立得到一定支持,但主要是在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框架下推进的,开放的重心优先放在了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渐进式的布局逐步向其他地区拓展。(www.xing528.com)

以“摸着石头过河”为特点的渐进式推进方式,其好处在于可以一边用实践成效验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凝聚共识,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具体做法,然后逐步扩大布局范围。而地方层面,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自主权不断扩大,但当时地方各级干部的发展眼界仍不够开阔,除广东等少部分沿海地区外,其他各地对于对相关政策效应还缺少比较充分的认识,而且在一个时期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前,因为一些重大方向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地方在推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难以完全解放思想。总体来看,这一阶段主要是中央单向主导的渐进式开放布局在推着地方走,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京津冀为主体)等经济集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得到迅速提升,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层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调动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