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创造力:探索创造性绝望的力量

挑战创造力:探索创造性绝望的力量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丰田生产体系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控制权,释放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有实际的需求推动着我们,如果有恐惧或者沮丧的感觉促使我们把旧观点放进新场景中,我们就更有可能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新发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创造性绝望”。但是,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恩的研究表明,约20%的创造性突破都是在焦虑的驱动下产生的,类似于《冰雪奇缘》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压力,或者罗宾斯强加给《西区故事》合作伙伴的压力。

挑战创造力:探索创造性绝望的力量

供《冰雪奇缘》团队每天开会使用的房间宽敞、通风好而且舒适,墙上贴满了素描画,有城堡和冰穴、友爱的驯鹿、名叫“棉花糖”的雪怪以及几十种怪物。每天上午9点,导演克里斯·巴克和编剧美术核心团队的成员都会端着咖啡杯,带着要讨论的问题准时出现在那里,词曲作者鲍比·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在布鲁克林的家中与他们进行视频会议。那时,每个人都开始为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而感到恐慌。

在那次糟糕的放映以及故事信托团队会议之后,这种焦虑感尤为严重。从一开始,《冰雪奇缘》团队就知道他们不能仅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他们必须表达一些新的想法。“电影结尾时公主得到王子的吻,标志着这就是真爱。这还远远不够。”巴克对我说。他们想通过这部电影传达一些更深刻的思想:女孩们不需要白马王子的拯救,她们可以拯救自己。《冰雪奇缘》团队想要颠覆传统的公主故事模式,这也正是他们头疼和抓狂的原因。

“野心太大了,”编剧詹妮弗·李说,她是在完成另一部迪士尼电影《无敌破坏王》之后加入《冰雪奇缘》团队的,“这很难实现。因为每部电影都需要有矛盾冲突,如果《冰雪奇缘》的矛盾冲突存在于姐妹之间,怎么才能让这两个角色都讨人喜欢呢?我们尝试过以嫉妒为情节主线,但给人的感觉过于狭隘;我们也尝试过讲述一个复仇的故事,但鲍比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塑造积极乐观而不是满心仇恨的女主角形象。故事信托团队说得没错:电影必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在不落入俗套的前提下达到这个要求。”

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只剩下18个月去完成这部电影,制片人彼得·戴尔·维克让所有人都闭上眼睛听他说。

“我们已经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他说,“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但没关系,每部电影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每个错误都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现在,不要再纠结于那些行不通的方案,想想行得通的做法,以及你最希望看到的。如果你能做到任何事,你最想在荧屏上呈现什么?”

团队成员闭上双眼安静地坐了几分钟,接着他们睁开眼睛,开始描述这部电影最让他们感到兴奋的地方。有人说,《冰雪奇缘》颠覆了传统电影中塑造女性角色的方式。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最吸引他的地方是两姐妹最终冰释前嫌。

“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打架。”李对其他团队成员说。在李小的时候,她的父母离婚了。后来,她搬到曼哈顿,她的姐姐成了加州北部地区的一名高中教师。在李20多岁时,她的男友溺水身亡。姐姐知道李的境遇后,来到李的身边。“在这样的时刻,你开始把你的兄弟姐妹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你自己的另一面。”李说,“这也是这个电影剧本一直困扰我的地方:两姐妹,一个是坏蛋,另一个是英雄,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兄弟姐妹被迫分开各自长大,不是因为一个善良、另一个邪恶,而是因为身处困境。后来,他们意识到对彼此的需要,又团聚在一起,这是我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个月,《冰雪奇缘》团队把重点放在思考安娜艾莎两姐妹的关系上。“如果我们问自己什么能让我们有真实感,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戴尔·维克对我说,“我们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生活中真实的经历作为素材。迪士尼的工作方法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它促使我们不停地挖掘,最终把我们自己的故事呈现在屏幕上。”

杰里·罗宾斯要求他的合作者们通过借鉴个人经历,成为创意经纪人。丰田生产体系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控制权,释放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迪士尼体系独树一帜,鼓励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情感设计卡通人物的对白,从而把真实的感情融入虚构的场景。这种做法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能让任何人成为创意经纪人的方法,即把自身的经历作为创作的素材。我们所有人都本能地忽略了这一点,但是,要想学会如何把某个领域的知识运用到另一个领域,把过时的信息和可利用的信息区分开,关键是更多地关注事物带给我们的感受。“创造性是把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1996年,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如果你问那些有创造性的人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会感到惭愧,因为他们并没有‘做’,只是看到了很多,再把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东西。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有更丰富的经历,或者能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经历。”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学会关注自己对事物的反应和感觉,就能够成为创意经纪人。

“大多数人对于创造性的看法过于狭隘,”迪士尼公司动画部总裁爱德·卡特莫尔说,“于是,我们花大量时间鼓励人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内心的想法,倾听真实的声音,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魔力就会产生。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但有时候需要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去激发它。”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电影或者百老汇音乐剧。例如,发明便利贴的是一位化学工程师,他做礼拜时书签总是从《圣经》中掉出来,这令他非常困扰。于是,他决定发明一种可以粘在书上的书签。发明赛璐酚(包装用的玻璃纸)的是一位恼火的化学家,他想要解决酒撒出来后弄脏桌布的问题。发明婴儿配方奶粉的是一位因为照看孩子而精疲力竭的父亲,他想改变半夜手忙脚乱地在奶粉中加入蔬菜营养品,而婴儿在一旁嗷嗷待哺的状况。这些发明家都把自己的生活作为创新素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发明中都融入了发明者的情感。如果有实际的需求推动着我们,如果有恐惧或者沮丧的感觉促使我们把旧观点放进新场景中,我们就更有可能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新发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创造性绝望”(creative desperation)。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创造性都来自恐惧。但是,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恩的研究表明,约20%的创造性突破都是在焦虑的驱动下产生的,类似于《冰雪奇缘》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压力,或者罗宾斯强加给《西区故事》合作伙伴的压力。高效的创意经纪人并不总是那么泰然自若,他们通常焦虑又惶恐。

故事信托团队会议后几个月,词曲作者鲍比·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在布鲁克林的展望公园散步,他们为电影歌曲的创作焦虑不已。突然,克里斯汀问道:“如果你是艾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此时,克里斯汀和鲍比身边有不少荡秋千和慢跑的人。他们俩开始探讨如果自己受到了诅咒,或者出于某些原因而被人鄙视,他们会怎么办。“如果你一生都想努力成为一个好人,却做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人们始终在审判你,你会怎么办?”她问道。

克里斯汀了解这种感觉,当她给女儿们吃冰激凌而不是健康食品,或者在餐厅里为了获得片刻闲暇而让孩子们看平板电脑时,她能够感受到其他家长谴责的目光。虽然克里斯汀没有遭受过某些致命的诅咒,但她知道那种被别人审判的感觉,这很不公平。她想拥有一份事业,这没什么错;她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和成功的词曲作家,这也没什么错。那么,不可避免地,就好像自己动手制作点心晚餐时愉快地交谈——更不用提答复留言、健身和回邮件——有时会半途而废、无法实现。她不想因为所谓的不完美而辩解,这没有必要。同样,她认为艾莎也没必要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辩解。(www.xing528.com)

“艾莎一生都在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克里斯汀对鲍比说,“现在,她因为想做自己而受到惩罚。我认为对她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再害怕,随它们去吧。”

他们一边走,一边打着拍子、哼着歌词。鲍比说,写一首以童话故事开头的歌曲,就像他们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怎么样?还有,以艾莎的口吻诉说做一个好女孩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克里斯汀补充道。她跳到一个野餐长椅上,“她终有一天会长大,成长就是丢掉那些没有必要的恐惧”。

克里斯汀对着树木垃圾桶唱了起来,试着用歌词表达出艾莎不想再做乖乖女和在意别人的想法,鲍比用苹果手机录下了她即兴演唱的歌曲。

克里斯汀挥舞着手臂。

随它吧,随它吧。

一转身不再牵挂。

“我想,你刚刚完成了合唱部分的内容。”鲍比说。

回到家,他们在临时工作室录制了歌曲小样,背景音乐中还掺杂着楼下希腊餐厅的盘子碰撞声。隔天,他们把小样发给了巴克、李和《冰雪奇缘》团队的其他成员。歌曲风格一部分是抒情摇滚,一部分是古典咏叹调,还注入了克里斯汀和鲍比的创造性绝望以及放下压力后的释然。

第二天早晨,《冰雪奇缘》团队在迪士尼总部集合,一起倾听主题歌《随它吧》(Let It Go)。迪士尼的音乐总监克里斯·蒙坦和着歌曲的节奏用手拍打着桌子

“就是它了,”他说,“这首歌唱出了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必须重写电影的开头部分。”李说。

“当时我太高兴了,”后来,李对我说,“它太令人欣慰了。我们煎熬了太长时间,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好像实现了创造性突破。电影的某些片段萦绕在我们的头脑中,但需要通过角色展现出来。把那些角色变成我们熟悉的人,《随它吧》这首歌让我们感到艾莎就在我们中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