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民生目标。总书记还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没有产业的发展和兴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再美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将产业兴旺放在20个字的总要求的首位,是把牢了乡村振兴的根本,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并写入党章,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产业兴旺”是在一产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兴旺,体现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即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与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这种宜居的生态环境不应仅仅是针对乡村百姓的宜居,也应该是对城市居民开放、城乡互通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既应该是蕴含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乡村农耕文明,又应该是能够体现现代工业化、城乡化发展和特征的现代文明,也就是说,是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与发展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乡村的“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善治”的必然要求,它应该既体现治理手段的多元化和刚柔相济,即法治、德治、自治的“三治合一”,又体现治理效果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满意,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和低成本性。“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民生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消除乡村贫困,持续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同时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和公共保障方面的差距,实现乡村人口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具体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因此,不仅要科学把握这“二十字”方针的具体内涵,而且还要科学把握这“二十字”方针五大目标的相互关系,进而在具体实施中能做到整体设计、阶段清晰、重点明确、方法得当、推进有序。具体而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要把实现百姓“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要把“治理有效”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治理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德治”水平,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格局;要把“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有机结合,使“生态宜居”既成为“生活富裕”的重要特征,又成为“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

从当前我国农村来看,乡村“空心化”的凋敝现象依然存在,也就是说,现在有些地区的农村人烟越来越稀少。早些时候,人们还戏称农村人口结构是“386199”,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到最近几年,农村“空心化”的现象继续加剧,“386199”的人口结构直接变成了“6199”,说得严重点,也就是农村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幼”,因为,妇女们大多跟着自己的男人去城里打工了,有的干脆就在城市生根发芽定居了。“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正在渐行渐远。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惠农和支农的力度,但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局面,还需要很好地规划和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虽然在当前来看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美好的图景一定能够实现。(www.xing528.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这五个振兴中,推动乡村振兴排在第一。总书记还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乡村衰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乡村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没有产业就留不住人。所以,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没有产业的发展和兴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再美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只要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将产业兴旺放在20个字的总要求的首位,是把牢了乡村振兴的根本,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