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85-1993年扶贫开发阶段的成效分析

1985-1993年扶贫开发阶段的成效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至1993年,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的状况,百色的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开发式的扶贫路子。百色与全国同步,全地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236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1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8%下降到50.1%,减少了28.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由1985年的138.96元提高到1993年的482.77元,为在20世纪末全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1993年扶贫开发阶段的成效分析

1985年至1993年,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的状况,百色的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开发式的扶贫路子。这段时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共投入了8.02亿元的扶贫资金和扶贫物资,突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十大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实施以工代赈工程。

1985年8月,百色地委、行署明确提出了十大商品基地建设的任务后,分别建立了芒果、大果山楂、刺梨、八角杉木、田七、黄牛甘蔗茶叶、油桐十个生产基地。据统计,到1991年,全地区糖蔗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11亿多公斤,田七种植1.13万多亩,茶叶种植面积达6.37万亩,用材林150万亩以上,八角总产量149.31万公斤,茴油总产量33.67万公斤,油桐籽产量1732.81万公斤,牛存栏数94.50万头,出栏肉用牛4.47万头,茶叶产量118.99万公斤,芒果产量79.66万公斤,刺梨种植面积1万多亩,野生刺梨面积2000亩,山楂种植面积约3万亩。“十大商品生产基地”的建成直接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贫困问题。(www.xing528.com)

1985年至1991年,为了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国家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改造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基础性建设。1984年至1987年间,通过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修建四级公路120条,总长为1996公里,总投资为2365.26万元;修建水利工程1003处,总投资为1601.13万元。1989年到1992年间,自治区下达给百色的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共1368个,累计拨给投资款9829.56万元。在其他项目建设方面,修建公路22条,总投资为3801.66万元;完成水利工程项目152项,总投资1230.56万元;共建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865项,实际投资1230.99万元;完成以工代赈改造中低产田面积达36.36万亩,完成投资任务780.88万元。[3]百色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4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8.7%。百色与全国同步,全地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236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1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8%下降到50.1%,减少了28.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由1985年的138.96元提高到1993年的482.77元,为在20世纪末全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