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文化扶贫的成效:从贫困走向富裕

教育文化扶贫的成效:从贫困走向富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文化扶贫是根本之策。教育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渗透才能体现出效果,百色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教育文化扶贫工作多方并举、扎实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截至2019年数据统计,在建档立卡户中,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而致贫的,通过教育扶持实现了精准脱贫2万人以上。教育扶贫不仅要补齐教育短板,更要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文化扶贫的成效:从贫困走向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提高扶贫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要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文化扶贫是根本之策。教育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渗透才能体现出效果,百色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教育文化扶贫工作多方并举、扎实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教育扶贫成效

2016年以来,百色教育扶贫工作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教育扶贫工作,突出工作重点难点,通过采取下沉一线蹲点作战,建立月调度、月通报和月督导等制度,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义务教育“一个不少”。百色通过推行“四步工作法”,全面开展对失学辍学学生的数据排查,精准确定失学辍学人数,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劝返工作并给予合理安置,为学困生建立了“一帮一、多帮一”关爱帮扶机制,尽最大努力让学困生、劝返生“一个都不能少”。根据“十三五”以来的统计数据,百色在劝返工作中,共劝返失学、辍学学生14340人,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7%,比2015年提高了6.88个百分点。至2020年春、秋季两个学期,均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非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双清零”目标任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17]

(2)精准资助“一个不漏”。百色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在精准教育扶贫工作中,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程帮扶工作机制和全覆盖的学生助学体系,落实了学前免保教费、“两免一补”、农村学校就读享受营养膳食补助、高中免学杂费、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免学费、中职国家助学金、大学新生入学补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资助惠民项目,实现从学前至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据教育部门统计,2016年至2020年10月30日,全市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惠民补助资金33.58亿元,受益学生638.32万人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读得起书的问题,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截至2019年数据统计,在建档立卡户中,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而致贫的,通过教育扶持实现了精准脱贫2万人以上。同时,还建立起了贫困家庭子女定户、定人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入学到毕业就业进行全程跟踪、全程资助、全程扶持情况。具体在学生教育资助中,“十三五”以来,共发放义务教育困难学生资助资金51.63亿元[18]

百色市通过对各学段学生的精准资助,在重点保障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帮扶,切实做到了“一个不漏”。

百色在教育扶贫中实事求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市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市情,除在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以外,还重点突破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难题,通过教育脱贫一批的目标得到了实现(详见表9-1)。

表9-1 各学段学生的精准资助一览表

在学前教育方面,百色落实完善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十三五”期间,全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等已纳入免除保教费范围,共发放学期教育资助补助资金1.79亿元,受益幼儿24.58万人。

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全部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学杂费,2016年至2020年,共发放免学杂费资助补助资金1.19亿元,受益学生14.82万人,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

在职业教育方面,百色市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一年级、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孤儿、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保障了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还建立了市内大学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制度,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并给予中长期贷款补助,在2016年至2020年,共发放各项目资助补助资金2.64亿元,受益学生28.28万人。百色市通过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办好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实现了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就业。其中,有8513名在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接受教育,部分学生已毕业并稳定就业,实现“读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

同时,多元化帮扶主体,积极发挥百色市教育基金会学生资助平台的作用,在“十三五”期间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提升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一是积极募捐,共募集款物超1.88亿元。二是落实精准助学,获得显著成效。2016年至2020年累计助学支出9847.96万元,共资助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593人(次),其中大学生15837人、高中生22606人、中职生1162人、小学生10323人、初中生9665人。还先后帮助基础薄弱学校援建200多项改善办学条件项目,为全市的教育精准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补充。三是建立教师发展基金,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2019年,百色市建立教师发展基金,落实了奖教助教开支4790万元,共表彰全市优秀教师12628人次,还资助了困难教师266人次。

(3)协调发展“一个不落”。教育扶贫不仅要补齐教育短板,更要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百色市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以“推普脱贫”工作为杠杆,补齐教育短板,多措并举改善制约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保证每个人享有“一个不落”均衡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促进人的发展,持续提高人的内生动力。

首先,“推普脱贫”工作机制的完善,提升了工作的科学性。这体现在,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在体系、管理、督导等方面实行了科学的制度。同时,通过优化计算机辅助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高了普通话测试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还有通过实施推普乡村行、树立行业标杆、编写培训教材、组织专项培训、推行“语言扶贫”App网络资源等方式,以现代科学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人与社会的科学化发展。

其次,“推普脱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百色市根据地域和民族特点,积极开展“推普脱贫”工作,共组织教师普通话培训15486人次,基层干部普通话培训19700人次,学龄儿童普通话训练31621万人次,青壮年普通话培训7292人次,累计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40000人次,全市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9.4%,实现了基本消除因语言不通而影响脱贫的情况。百色市通过普及普通话工作,提高了贫困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国家、社会、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了在校生的学习广度,提高了群众外出务工的数量与交流质量。

最后,“推普脱贫”工作让民族语言保护得到了有效支持。百色的多民族、地方语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推普脱贫”工作的开展,不是一项单一的语言推广工作,而是在尊重、保护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提高少数民族群体适应社会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一项工作。因此,“推普脱贫”工作通过创建双语学校,持续开展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和语保工程项目建设,共完成了10个项目点的创建,建立了民族语言保护平台,实现了本地民族语言得到有效保护。

(4)办学条件“一个不差”。办学条件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百色市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持续实施薄改项目,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切实做到办学条件“一个不差”的目标。(www.xing528.com)

在硬件上,2015年以来,百色全市累计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04所[19],共投入29.98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单体工程2037个,建设校舍面积173万平方米,已开工1958个,已竣工1754个。仅2019—2020年,在新建、改扩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共计282个土建项目,已开工274个,已竣工251个。在这82所参与义务教育保障战役的学校中,20所为新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新建学校,20所学校均已招生办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普教仪器、设备16465.1万元,提升教育信息化28503.91万元,图书设备9570.61万元,课桌椅690.3万元,床架912.1万元,洗浴设备4577.18万元。大量资金的投入,基本补齐了薄弱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短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自治区的标准,实现了学前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

在软件上,百色市对教师队伍进行了大量补充。2016年以来,在义务教育方面共补充乡村教师11692人。[20]通过多渠道补充乡村教师,一是通过全区全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二是通过实施农村学校特设岗位计划招聘,三是通过农村小学全科定向培养计划,四是通过乡村教师专项招聘等其他方式,有效补充了百色市的师资队伍(详见表9-2)。

为保证教师队伍稳定,百色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百色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和《关于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村校及教学点教师待遇保障水平的若干规定》,率先实现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的全覆盖,即县城城区学校以外的所有乡(镇)、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全覆盖,并在自治区和百色市规定生活补助基础上,按照地域和艰苦程度不同再提高额度不等的补助。到2019年底,全市乡村教师月平均收入比乡镇公务员高500元左右,比城区教师高950元~1750元,保障了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效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乡村教师更安教、乐教于乡村教育。

表9-2 2016年以来百色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统计表

2.文化扶贫成效

“十三五”期间,百色文化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推动发展优质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同时,以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为抓手,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百色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全市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1)发展旅游业实现富口袋。发展旅游业是百色文化扶贫的重中之重。为此,百色通过制定印发了《百色市旅游扶贫“十带”行动工作方案》,把开展旅游扶贫“十带”行动作为市文化旅游扶贫的行动纲领,动员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产业重点帮助旅游扶贫村加快脱贫进程,进一步提高旅游脱贫质量和成效。

百色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大融合,借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与农业林业健康养生、城镇化建设、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了研学旅游产品,打造起一系列“文旅+”产业集群,创建了一系列旅游品牌,推动了全市旅游提质升级。2020年,已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景区18个、国家AAA级景区17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21处、星级农家乐5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1个。

百色旅游主打红色游、健康游与乡村游。在红色旅游方面,百色围绕百色起义纪念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和百色“古城恢复、红城提升”项目建设,创新“红色旅游+”新模式,重点培育了低碳旅游、红色培训、VR体验、旅游扶贫四大新产品,加入了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联盟,用创新为百色红色基因注入新动力,成为全国首个红色旅游景区型低碳旅游示范基地。在健康旅游方面,百色市成立了大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工程指挥部,组织申报自治区层面大健康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多渠道争取到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成功融入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充分挖掘健康旅游、特色医疗饮食保健中医壮医等资源,有效发挥长寿养生品牌影响力,以健康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建设了一批与田园风情、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疗养基地,打造出养生养老长寿产业长廊和边关休闲旅游养生养老长廊。在乡村旅游方面,田阳区巴某村、德保县那温村、靖西市旧州村、田东县模范村已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田东县和凌云县浩坤村三合屯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以这些旅游思路,打造形成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了“旅行社带客”行动,鼓励和引导旅行社、旅游公司组织游客到乡村旅游区(点)游览参观,实现向旅游扶贫村定向输送客源的目标。在景村共建项目中,百色完善了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成功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使当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同时还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积极主动利用好现有资源。广东省作为百色的对口帮扶省份,落实了许多粤桂扶贫项目,为感谢帮扶省份的支持,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百色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并组织实施,鼓励和吸引广东游客到百色旅游,扩展了“引客入百”的旅游市场。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累计接待广东游客达60多万人次,有效促进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积极对外举办旅游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商来进行观光旅游、养生度假、投资兴业,推动深圳、百色、河池三地旅游协会成功签订旅游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旅游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百色旅游业的兴盛,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百色主动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对接合作,承办了各类旅游扶贫培训班6期,组织全市旅游扶贫管理人员、旅游扶贫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参加,完成脱贫攻坚类培训3000多人次。通过理论学习加实地考察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推进农村脱贫攻坚打好基础,努力实现百色乡村振兴。通过常态化组织开展旅游扶贫招聘活动,组织举办年度文化旅游扶贫招聘会,针对各县(市、区)符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条件、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或创业愿望的适龄劳动者设立招聘岗位,获得区内外近百家旅游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同时,用好用活本地旅游人才教育资源,鼓励县区和全市旅游企业与百色学院等院校签订人才培训协议,不断充实百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百色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据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7293.11万人次,同比增长28.29%,旅游总消费1847.67亿元,同比增长35.74%。其中:国内游客人数17257.93万人次,同比增长28.65%;旅游综合消费1836.71亿元,同比增长36.22%;入境旅游人数35.09万人次,同比增长8.97%;旅游综合消费15919.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32%。

(2)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富脑袋、强体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有效富脑袋、强体魄的民生工程。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强力推动下,百色新建、扩建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82个,文化室、戏台各975个,篮球场1249个,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百色市大力实施爱心公益超市“以劳动换积分”的做法,结合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广播电视事业方面,为落实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各项任务,一是实现直播卫星户户通,百色共完成了43428套户户通设备的安装调试,有效解决43428户农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二是实施兴边富民大会战,对离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村(屯),向贫困户无偿发放广播电视设备项目,完成德保、靖西、那坡三个边境县8869户贫困户发放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设备;三是实施乡镇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45座乡镇无线发射台站,截至2020年,全市圆满完成127座乡镇无线发射台建设任务;四是实施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隆林、靖西、那坡、凌云、乐业5个县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五是实施“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截至2020年,我市共完成了815个行政村光纤联网,发展“广电云”用户41582户,完成68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和74个乡镇机房建设。这为丰富农村人民生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硬件支持。

(3)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百色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百色在脱贫攻坚战中,不仅让各族人民褪去了贫困的面貌,逐步实现全民族的小康,而且做到了把民族的文化融入新时期建设当中,成为自身发展的精神财富。

从2005年开始,百色先后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下发《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百色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成为全区第一个制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地级市,使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通过努力,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共有170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录入数据信息库,有1545个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人民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9项(布洛陀、那坡壮族民歌、壮族织锦技艺、壮剧、田林瑶族铜鼓舞、壮族嘹歌、田阳舞狮技艺、田东瑶族金锣舞、凌云七十二巫调音乐)、自治区级128项、市级193项、县级1402项。其中,“隆林跳坡节”“田阳壮族舞狮”入选原文化部138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2013年春节文化特色活动地区”,还有4个非遗传习基地进入自治区级项目库,48个被列为市级重点建设传承传习基地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3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15人,县级非遗传承人476人。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扩大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打造出了右江区端午龙舟文化节、歌圩会、田阳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田东芒果文化节、平果嘹歌欢乐节、德保红枫旅游节、靖西七夕绣球节、那坡彝族跳弓节、同歌节、凌云清明茶交易会、乐业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田林“吼敢”壮剧节、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西林句町文化艺术节等“一县一节”或“一县多节”活动。通过举办节会赛事,以节造势、以节聚客,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以活动聚人气”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当地群众的参与,提升了市场吸引力,成为展示百色地域风情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