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色实施精准识别的主要措施

百色实施精准识别的主要措施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广西开启了新一轮扶贫精准识别工作。作为广西扶贫攻坚“主战场”,百色应识别农户50.35万户。同年10月,百色抽调1.3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此外,每年对各县区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单位,督促其整改完善。在开展“六查”的同时,西林县为保证入户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要求村民评议小组做到户户复核评议、项项核算分数,达到村民小组和村民双认可。

百色实施精准识别的主要措施

2015年,广西开启了新一轮扶贫精准识别工作。作为广西扶贫攻坚“主战场”,百色应识别农户50.35万户。同年10月,百色抽调1.3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经过精准识别,全市共识别出899个贫困村68.2万贫困人口

1.全面摸清贫困人口

一是以户为单位,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将“从上而下指标摊派”与“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结合起来。一方面,根据上级部门层层下达的指标任务,在整体上对全市有大概的了解,再结合入户调查,层层汇总,与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进行对接融合,进而达到精准。在“自下而上”精准识别时,按照“农户申请、干部摸底调查、村民会议民主评议、贫困户公示、村“两委”审核、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审”的程序要求,环环相扣,以“倒排序法”确定贫困户,真正做到程序公开透明,群众满意认可。所有贫困户的信息要在所在村(社区)的明显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贫困户户主姓名、致贫原因等,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二是建立完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作风过硬、担当作为的精准识别工作队伍。充分调动乡镇基层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的积极性,确保工作经费的投入,充分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

三是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在村(社区)级建档立卡纸质登记的基础上,乡镇及以上的政府部门还须将纸质材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录入电脑并建立乡镇辖区范围内的贫困人口数据库,由村(社区)向乡镇县区直至市里逐级汇总。

四是善于总结精准识别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总结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对成效大力推广,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指南》,将精准识别的一般方法授予工作人员,推广易于操作的识别方法,如简单观察法:一看收入主要靠什么,二看住房,三看劳动力情况,四看身体状况,五看受教育程度,六看思想状况,等等。[6]

2.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在建档立卡的电子档案建立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重心仍在基层,只有基层数据精准,上层汇总分析才能精准。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市级扶贫部门要根据各县区贫困人口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制度。此外,每年对各县区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单位,督促其整改完善。县级扶贫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督促乡镇、农村(社区)两级对年度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登记、上报,将脱贫人口和返贫人口进行登记统计,对电子档案进行数据更新、上传。乡镇明确有一名分管领导和若干专干负责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一方面,执行上级扶贫部门的指示,指导各村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负责收集、核实村委上报贫困人口变更情况,并整理、上报脱贫、返贫人口名册。农村(社区)则指定专人从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不仅要及时调查和掌握全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返贫情况、贫困人口年收入变化情况、脱贫和返贫原因、未脱贫和返贫人口建册上报情况等,还要向上级提供适合本村脱贫致富的项目和产业信息。通过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使贫困人口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把识别不准和已经脱贫的划出去,把未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返贫困户纳进来。(www.xing528.com)

3.科学划分贫困类型

一是根据贫困农户收入级差进行分类,精确管理。如把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与农村低保这两项制度进行衔接,分别以农村居民收入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等为界线,分别划分为重度贫困户、中度贫困户、一般贫困户、轻度贫困户等,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级管理。

二是根据贫困类型进行精准划分。如因病致贫、因学(费)致贫、因劳动力(短缺)致贫、因产业落后致贫、因自身思想观念(落后)致贫等,只有做到类型精准,才能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精准施策。如因病致贫的,应该完善医疗救助体系;针对因学致贫的,应该提供助学贷款;等等。

三是根据生存环境精准划分。如基础设施滞后导致贫困(如道路、饮水、通信等)、生态环境恶劣导致贫困(如石漠化地区、地质灾害高危区、生态保护区等)、教育负担及资源配置原因导致贫困(与因学致贫不同,主要是政府的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农村人口受教育面窄,受教育程度低)、社会保障贫困(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不充分)等。[7]

4.开展“自选动作”又精又准

精准识别工作中,百色还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让识别工作更精准、高效率。比如那坡县,在精准识别工作伊始,便组织工作队员进驻一个有代表性的村进行了调查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确保工作队员在正式入户调查前全面熟悉工作流程。这种“先练兵,后教兵,再用兵”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识别工作效率,获自治区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在西林县,入户识别除了按照自治区“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以外,还增加了核查户口房产证、车辆登记证、林权证工商证照、残疾证的“六查”,让识别工作更加精准。在开展“六查”的同时,西林县为保证入户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要求村民评议小组做到户户复核评议、项项核算分数,达到村民小组和村民双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