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分常用特征指标的介绍

林分常用特征指标的介绍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林分起源可靠的方法主要有考察已有的资料、现地调查或访问等方式。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将林分划分林层不仅有利于森林经营管理,而且有利于林分调查,研究林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根据龄级,林分内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可视为同龄林;而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异龄林。它是造林、营林、林分调查及编制林分生长过程表或收获表中经常采用的林分密度指标。

林分常用特征指标的介绍

森林形成之后,那里的温度、水分、光照、风、湿度、植物种类和动物区系,以及林地土壤的性质,将会有明显的变化。为了揭示森林演替规律及科学经营、管理和利用森林,有必要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称为林分。任何一个林区,乃至整个森林植被,都是由一个个林分构成的,要认识森林先要划分林分。

能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相、林分年龄、郁闭度、株数密度、林分蓄积量等,这些因子的类别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视为不同的林分。

(一)林分起源

林分起源是指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由于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而由此发生形成的森林称为天然林,也就是指天然起源的林分;用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造林方式而形成的森林称为人工林。天然林中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林称为原始林。可见,原始林一定是天然林,而天然林不一定都是原始林。

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当原有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害等)破坏后,有些树种可以用根上萌生或由根蘖萌芽形成的林分,称为萌生林或萌芽林。萌生林大多数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少数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区分森林的起源,在森林经营上有重要意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生长速度、林分结构诸方面均有不同,森林经营上应区别对待。实生林与萌生林区别更大,实生林早期生长慢,寿命长,能培育大径材,不易感染病虫害;萌生林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早,不宜培育大径材,易心腐和感染病虫害。森林经营中不能抽象地谈哪种起源好、哪种不好,要由树种和经营目的而定。

明确林分起源可靠的方法主要有考察已有的资料、现地调查或访问等方式。

(二)树种组成

林分的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的比例。一般用十分法表示。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为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总胸高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称为树种组成系数(用整数表示)。树种组成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组成。例如,杉木纯林则树种组成式为“10杉”。

在混交林中,蓄积比重最大的树种为优势树种,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例如,一个由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为245 m3,其中云南松的蓄积为190 m3,栎类蓄积为55 m3,则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松2栎”。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例如,10油+栎-椴,说明该林分是油松纯林,但混有2%~5%的栎类和不足2%的椴树。一个林分中,不论树种多少,组成式中,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都只能是“10”,大于或小于10都是错误的。

一般林分内80%或80%以上的林木属于同一树种,除此还有其他的伴生树种时,这样的林分仍被视为纯林。

天然林的树种组成与立地条件,尤其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我国南方气候温热多为混交林,西南高山林区多为云杉纯林、冷杉纯林。

(三)林相(www.xing528.com)

林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森林的外形,即林冠的层次。也就是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为林相或林层。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冠层的林分称为单层林;林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林分称为复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将林分划分林层不仅有利于森林经营管理,而且有利于林分调查,研究林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二是指森林的品质和健康状况的总称。例如,林木价值较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林相好;反之,称林相不良。

(四)林龄

林龄指林分的平均年龄,对于组成林层的各树种,分别求其平均年龄,但常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代表林分年龄。根据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严格地说,林分中所有林木的年龄都相同,或在同时期营造及更新生长形成的林分称为同龄林。与此相反,林分中大部分林木年龄均不相同则为异龄林。按照这个标准,一般人工营造的林分多为同龄林。在火烧迹地或小面积皆伐迹地上更新起来的林分有可能成为同龄林。而多数天然林分,一般为异龄林。

由于树木生长及经营周期较长,确定树木准确年龄又很困难,因此,林分年龄一般不以年为单位,而是以龄级为单位表示。龄级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我国树种繁多,常分为以下几种龄级组:20年为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冷杉、红松樟树楠木等;10年为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和寿命中庸的树种,如油松、马尾松、桦树、槭树等;5年为一个龄级,适用于速生树种和无性更新的软阔叶树种,如杨树、柳树、杉木等;2~3年为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很快的树种,如桉树、泡桐等。

根据龄级,林分内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可视为同龄林;而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异龄林。按照这个划分标准,在同龄中,林分内所有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

(五)郁闭和郁闭度

郁闭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相互交错形成了林冠层,这种状态在林业上称郁闭。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也就是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一般用十分法表示。它可以反映林木利用生长空间的程度。根据郁闭度的定义,测定林分郁闭度既费工又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采用抬头垂直仰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利用样点总数去除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即得出郁闭度。

(六)株数密度

株数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简称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多少,直接反映出每株林木平均占有的营养面积和空间的大小。它是造林、营林、林分调查及编制林分生长过程表或收获表中经常采用的林分密度指标。由于林分株数密度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七)林分蓄积量

林分中一定面积森林的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和称为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量(以M表示,单位为m3/hm2)。林分蓄积是重要的林分特征指标。蓄积量一词,只能用于尚未采伐的森林,有继续生长和不断积蓄材积的含义。

此外,反映林分特征的指标还有平均直径、平均高、立地质量、疏密度、材种出材量和出材级、林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