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责任体系 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完善责任体系 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帮扶机制建得准华池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责任”和“一号工程”。除了制度监督,华池县还推出了对驻村工作队的激励措施:驻村达到1年以上的,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唯有制度保障有力,责任体系有效,方能确保实现精准脱贫的既定目标。

完善责任体系 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这个制度体系中,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脱贫故事

华池县驻村工作队: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

甘肃省最东部的华池县是革命老区,这片承载着历史荣光的土地,因其山大、沟深、边远的地理特点,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利用率低,生产力原始落后,是六盘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最早确认的甘肃省1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

全县6镇9乡共计111个行政村,贫困村便占据了56个;全县人口13.59万人,贫困人口共计7283户2.78万人,贫困率达24.2%。

近年来,华池县委、县政府紧盯脱贫攻坚总目标,积极选派人员,组建队伍,长期驻村,做到“建得准、选得优、抓得实、守得住”,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

帮扶机制建得准

华池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责任”和“一号工程”。按照“一个单位至少联系一个贫困村,一名干部至少联系两户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华池县3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与5344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关系,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通过进村入户行动,华池县得以对全域内贫困村详细摸底、登记造册,把各村贫困户的底数与基本情况也全部录入系统,实现一网清、一点通的网格化管理目标。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精准扶贫行动有了“靶心”。

进村人员选得优

驻村干部选得优不优、配得强不强,不仅关系到脱贫攻坚的硬仗能否打得赢,更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了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效,华池县明确了驻村干部的四个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组织协调、推动能力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在此标准下,华池县整合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包村干部以及对口帮扶干部力量,共计239名党员干部,组建了56个驻村工作队。

为了真正实现产业扶贫,华池县还从农牧、科技、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抽调了200名有思路、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技术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村,进行种植、养殖活动的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帮助发展致富产业。

扶贫工作抓得实

做好扶贫工作,在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基础上,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在扶贫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华池县通过驻村工作、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确定了“吃透村情民意、制订帮扶计划、宣传惠农政策、推动工作落实、总结推广经验、树立良好作风”6个方面18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晰了工作队队员的工作职责,为驻村干部有效落实帮扶任务指明了方向。

为了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华池县把各个贫困村户脱贫时间表具体到天,设计村户减贫指标达标任务书,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帮扶路线图,做到村情户情“一口清”“一本账”。(www.xing528.com)

不仅如此,华池县还启动了“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采用非贫困村联村单位及联系贫困村的其他双联干部也采取轮流进村住户的办法,形成“两结合、互补式”的驻村住户帮扶模式。

华池县注重培树扶贫工作典型,积极总结推广经验,提出“十个一”驻村帮扶工作法,探索出多种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服务水平。

干部进村守得住

华池县注重用制度抓实抓好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根据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的工作内容制订工作制度与考核办法。

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驻村人员常驻贫困户家中的时间应达到220个工作日以上(含因公出差、开会、培训),实际住户时间应达到160天以上;双联干部轮流进村,每人每年两次,每次不少于30天,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的连续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严格执行驻村纪律,华池县政府建立了督査通报制度,采取专项督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队工作情况按季度进行督查与评估,建立起“一考三评”制度:一考,即对工作队与成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三评”,即采取自评、测评、点评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精准考核提供依据。

除了制度监督,华池县还推出了对驻村工作队的激励措施:驻村达到1年以上的,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驻村工作期间,为驻村工作队成员报销相关费用,维持其原单位待遇不变,县财政还拨经费,在贫困村中设立办公、生活场所,彻底消除驻村人员的后顾之忧。

华池县党员干部驻村凝聚民心、帮民所需、解民所难,沉下去、安下心、蹲得住、摸得清,全面化解制约当地贫困村发展的“林、田、水、路、房”问题。

2020年3月,华池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通过驻村、联动、制度监督等多措并举,依靠无缝对接、因户施策,红色老区华池县成功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拔穷根”的新路子。

(案例来源:《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人民出版社

★脱贫启示

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便有生动的脱贫实践。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落实扶贫责任制。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建立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脱贫攻坚县市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真正起到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唯有制度保障有力,责任体系有效,方能确保实现精准脱贫的既定目标。

【注释】

[1]王朝明:《中国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8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