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介绍

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介绍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

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介绍

1.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需求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据相关调查显示,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的态度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

此外,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城市垃圾”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t,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每年年产1.5亿t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10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物质,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才行。由此可见,公众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及节约资源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2.治理工业污染需求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据调查,来自于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他行业的污染分别占比为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多;城区企业多,国有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对环境都存在污染问题存在,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大部分企业已开始采取措施解决其污染问题,这从近几年三废治理效率情况即可有所体现,具体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 2001~2008年三废治理效率情况

978-7-111-33817-8-Chapter05-36.jpg

由表5-1可以看出,近几年“三废”的治理已经有所成效。例如,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www.xing528.com)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调查表明211个企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据某机构针对企业环保设备的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3.政策导向

1979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我国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迄今为止,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对象制定颁布和修订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

在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在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

在防灾减灾方面,制定了《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气象法》等,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以上三个方面可见,环境保护是目前政府、企业及人民均较为关注的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可提高环保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可解决目前环保领域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物联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其应用也将大力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其具体技术应用架构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