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dApp分类及常见应用场景

dApp分类及常见应用场景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太坊白皮书的分类方式,dApp可分为三大类别:金融类应用、半金融类应用和其他应用,下文将对这三种类型的dApp进行简略介绍。在金融类dApp中,代币系统是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广的应用,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将持续深化和扩散。

dApp分类及常见应用场景

根据以太坊白皮书的分类方式,dApp可分为三大类别:金融类应用、半金融类应用和其他应用,下文将对这三种类型的dApp进行简略介绍。

(一)金融类dApp

金融类dApp是指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和更强有力的方式管理和进入智能合约的应用(该合约负责使用资金),包括全球性支付、次级货币(Sub-currency,也翻译为子货币)、金融衍生品、对冲合约、储蓄钱包、遗嘱,甚至特殊类型的雇佣合同。其中,以全球性支付为特色的应用是区块链最早期也为最基本的应用场景,在此将不再过多描述该赛道(详情参考DeFi一节),下文展示了除支付领域之外的两种典型的金融类dApp。

1.代币系统

链上代币系统是指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定义发行的Token体系,这种发行链上代币系统的行为即俗称的“发币”。在金融类dApp中,代币系统是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广的应用,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将持续深化和扩散。根据以太坊白皮书中的介绍,链上代币系统并非由单一的应用组成,而是一系列Token应用的集合,如代表USD或公司股票资产的次级货币、安全且无法损毁的礼品券或者用作系统激励的积分系统。事实上,所谓的代币系统的本质与银行账户系统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执行如下操纵的数据库:如果满足“在交易前A拥有不少于x个代币且交易被A所批准”,那么“就从A减去x个Token,并给B转x个token”。

事实上,每一个ICO项目都至少拥有一个或多个代币系统(一个代币合约即为一个代币系统),截至目前以太坊上共存在192520个ERC20代币合约和1713个ERC721代币合约,其中ERC20是区块链项目ICO所经常采用的token格式,可分割到小数位18位,而ERC721则主要被用于游戏dApp内进行虚拟物品标记的非同质化Token格式,单位为1,不可分割。以太坊是首个支持快速创建用户自定义代币系统的公链平台,大幅度降低了技术门槛和使用体验,其对推动2016—2018年的ICO狂潮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金融服务、衍生品与稳定币

由于金融衍生品量化和数据化程度高,且大多可以实现标准化,因此非常适合将金融产品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实现。但金融产品一般与市场高度关联,市场信息的变动需要及时准确的反映到合约中,才能有效触发相应的应对机制。以发行稳定币的对冲合约为例,假设为了稳定一个以ETH为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价格,那么首先需要能密切监控外部交易市场上ETH的价格变化,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通过接入第三方的API来获取市场信息(如交易所Coinbase,Binance等)。然而这种方式需要依赖于第三方的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承担第三方数据提供方的信任风险,虽然可以通过接入多方利益不相关的交易平台来对冲风险,但依然需要承担中心化所带来的信任风险(如交易平台恶意操控数据)和失效风险(如发生交易所被盗、宕机等黑天鹅事件)。因此,与金融衍生品应用所匹配的去中心化可信预言机系统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只有保证了与链外数据的可信、准确和及时的交互,才能真正推动链上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和成熟。

除金融衍生品之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金融服务市场,如借贷市场、去中心化预测市场、保险等,但与金融衍生品一样,这些金融服务领域依然非常依赖于及时、准确和可信的外部数据交互。以去中心化开源借贷市场为例,由于借贷市场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控制坏账率来实现盈利,然而控制坏账率往往意味着必须对申请贷款的用户进行审核和筛选,根据偿还能力和信用等级提供不同的贷款标准,在此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事情是,对链外数据(用户资料)的获取和动态更新。目前市场中的借贷类dApp一般采用高抵押率的方式来规避这一难题,然而高抵押率实际上已经将绝大多数客户拒之门外,原因在于:其一,只有链上资产的高抵押率才能及时进行清算,也将绝大多数个人财富以链外资产(如房地产、股票等)形式存在的客户拒之门外;其二,如果客户拥有高于借贷额度的链上资产,则说明该客户并非属于资金周转不足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客户群体。

综合而言,几乎所有金融服务和产品都离不开及时、准确和可信的外部数据获取与更新,在这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前,链上金融服务很难段时间内大爆发。(这一部分与时下大热的DeFi赛道密切相关,详情请参考相应章节的内容)

(二)半金融类dApp

半金融类dApp是指该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和运作机制内设计到金融机制,但是应用的主要职能并非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如域名系统、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算力网络、去中心化传输网络、去中心化内容推送网络和博彩竞猜类游戏等。在这一类型的应用设计中,为了更有效地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组织资源,因此往往需要借助于精巧的代币系统来对应用中的参与者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对系统功能有利的行为,惩罚有危害的行为,也即是“经济模型设计”。以下对这类应用的典型场景进行介绍。

1.身份和信誉系统(www.xing528.com)

在区块链世界,个人和组织的身份均通过一串复杂的公钥地址来代替,然而这一串公钥地址处于保障安全的密码学特征,字符之间毫无规律,且颇为冗长,对人脑的记忆功能极不友好。那么是否存在类似于互联网中域名系统一样的服务呢?这就是BNS(Blockchain Name System),区块链域名系统。

以以太坊为例,其公钥的地址产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哈希运算后才能得到一串以0x开头,其后跟随长达40位随机字符组成的“以太坊链上ID”类似0x4e9ce36e442e55ecd9025b9a6e0d88485d628a67(该地址在以太坊富豪榜中排名第二,被标记为交易所Binance的钱包地址)。为了提升使用体验,降低用户门槛,以太坊引入了ENS(Ethereum Name Service)系统,即以太坊上的域名系统。与互联网中的域名系统类似,ENS中注册的域名与以太坊地址一一对应,但更简洁,也可以赋予具有一定意义的英文单词便于记忆。以太坊的ENS域名注册采用维氏拍卖(Vickrey auction)法,参与者在开标、投标、揭标和结拍四个阶段均必须通过ETH支付费用,并需要将ETH抵押至少1年才能拥有ENS域名。

图4-4-2所示为以太坊上竞标成功的ENS域名TOP 10。

图4-4-2 ENS域名TOP 10

(数据来源:Etherscan.io)

在BNS系统的基础上,便可以方便地对链上地址的行为进行信用评估,建立起初步的信誉系统,如可将黑客地址进行标记并公示来约束链上行为。链上信誉系统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缺乏,目前该领域尚不成熟,不足以支持相关应用的落地需要。

2.计算、存储和传输网络

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计算和去中心化传输属于dApp堆栈中的三大基础设施,是区块链dApp应用开发和落地的“三驾马车”。其中,去中心化存储的典型代表是IPFS(Filecoin),该项目一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IPFS分布式版本文件系统和Filecoin分布式存储系统。其中,前者类似于互联网领域的HTTP协议,利用哈希函数将文件进行哈希运算后,将哈希值以分布式哈希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当需要寻找文件时将通过文件哈希直接寻找到准确的文件,通过这种基于内容的寻址方式提高文件的访问速度和安全性;后者是一个基于token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结合IPFS文件系统的高效,将能够为dApp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安全和更健壮的文件存储基础设施。分布式传输网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P2P网络构建更加中立、健壮和抗审查的传输系统,目前该领域的代表项目主要是NKN、Mainframe等项目,但鉴于分布式传输网络复杂的路由状况,目前这一领域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与此类似,虽然以太坊本身也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难以承担复杂高效的计算任务。分布式计算网络的产生便是为了解决该难题,然而由于分布式计算的复杂性,导致该领域的进展尚不理想,目前距离实际应用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综合而言,半金融类应用致力于通过引入基于Token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引导用户行为,如鼓励用户分享闲置的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但对于涉及复杂的大型网络协同的dApp而言,理论和开发技术难度颇大,截至目前,该领域尚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非金融类dApp

非金融类dApp是指基于区块链创建,利用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无须信任和无须许可等特性的去中心化应用,典型的应用领域是链上投票系统和去中心化治理。在非金融类dApp中,token并非不能存在,但token不再承担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任何职能,而是承担了信用积分、工作绩效和选票等角色。以著名的去中心化组织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为例,在DAO的组织架构下,组织决策通过一定数量的选民组成类似“董事会成员”或“股东”虚拟实体,按照一定的权益对重大决策进行链上投票和表决,表决内容可能包括悬赏、工资或者其他内部决策。在DAO的设计中,一般存在两种思路:其一,是预先对DAO组织的未来事物进行推演,把运作机制抽象出来后,固化在链上智能合约中;其二,仅对DAO组织的基本运行规则进行固化和限定,即部分事务允许主干合约通过调用地址指向可更改的存储的方式来进行灵活修改。这两种设计思路中,前者满足严格意义上的DAO组织定义,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组织和事务自治,但要求在DAO创建时必须对未来事务进行充分且完备的推演,并需要准确无误的反映到合约代码中,这种模式鲁棒性差,对事物运行机制偏差和程序漏洞的容忍度低,因此非常容易发生错误;相对而言,第二种DAO的设计灵活性更好,也允许对程序进行优化和升级,缺陷也很明显,存在链下人为操纵的可能性。从现实意义而言,由于现实事务复杂多变,很难对未来事务进行完备的预知和推演,因此DAO组织更适合承担一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简单事务,在处理复杂事务时,其更适合作为中心化组织的一个补充,或者通过一定的中心化沟通机制和组织进行辅助和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