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活动的外部性探讨

创新活动的外部性探讨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溢出能够为其他企业带来收益,属于正外部性。众多学者的研究分析证实了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尽管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增加社会利益,但正是因为外溢效应的存在,使得创新成果部分或全部被他人无偿使用,造成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存在外溢差距。这为政府干预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创新活动的外部性探讨

外部性”(Externality)源自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一词,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货币和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之分。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对外部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起他人效用增加或成本降低;负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对外部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他人效用降低或成本增加。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与私人的收益和成本存在差异,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由于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一个企业可以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条件下无偿获得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增加本企业的R&D资本存量,从而获取利润。这种情况即为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也可以理解为知识产品的外部性。溢出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专利申请与专利过期。企业进行专利申请时需提交专利发明说明书,包含构成专利的技术知识的大量信息。而绝大多数专利发明说明书均公开刊登在出版物上,因此相同领域的竞争企业可以无偿获得专利信息,使得专利转让无法完全实现其社会价值。此外,专利保护在法律上具有时效限制,一旦专利过了保护期,其他企业便可以免费使用。(2)人员流动。研发人员是企业知识产品的载体,研发人员的流动使得创新技术在不同企业间流动,产生外溢效应。(3)联系效应(李平,1999)。一个技术上具有优势的企业与其供货商和客户发生联系时,这些厂商和客户可能通过联系从该企业免费获得先进产品和工艺的知识,造成外溢效应产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溢出能够为其他企业带来收益,属于正外部性。溢出效应不仅发生在微观的企业层面,产业和国家层面同样存在溢出效应。众多学者的研究分析证实了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曼斯菲尔德的实证结果显示新技术的开发和发明的社会收益远高于来自这些创新的私人收益,其创新样本的平均社会收益率为56%,而私人收益率(税前)仅有25%,外溢差距达到31%。伯恩斯坦等人对美国化学工业、非电器工业、电器工业、运输设备和科学仪器等五个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五个产业的R&D社会边际收益率均高于企业边际收益率,也高于资本利率。其中,科学仪器产业的社会边际收益率高达128.9%,远高于16.1%的企业边际收益率,外溢差距达到112.8%。(www.xing528.com)

尽管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增加社会利益,但正是因为外溢效应的存在,使得创新成果部分或全部被他人无偿使用,造成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存在外溢差距(Spillover Gap)。如果创新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这为政府干预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手段缩小外溢差距,保持企业开展R&D活动的动力,同时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达到最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