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外部性及其影响:正外部性与消费者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及其影响:正外部性与消费者外部性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给他人带来有利影响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治理后的苏州河,水质得到改善,河中有鱼,恢复了生态,不仅解决了原有的毒害难题,而且产生了广泛的正外部性,游客也在增多,给两岸的商业带来新的生机。当消费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或者有利影响,就是消费者外部性。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正外部性;反之则是负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及其影响:正外部性与消费者外部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外部性的例子。比如汽车废气,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具有负外部性;又如野狗引起的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狗吠噪音干扰或安全威胁。这些都是负外部性的案例。而修复历史建筑具有正外部性。复原后的建筑物使附近散步或骑车的人会感受到这些建筑的美景,并领略到这种建筑物所提供的历史。再比如新技术研究提供了正外部性,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但发明者却不能占有发明的全部收益。

(一)外部性定义及特征

当生产者或消费者从事一项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能够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我们就说这种活动对外界产生了外部性。

外部性概念的定义历来是一个难题。有的经济学家把外部性概念看作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有的理论根本不提外部性的定义,但多数经济学家给出的定义又不同。归结起来,有关外部性有两类定义:一类从外部性产生主体定义;另一类从外部性接受主体定义。前者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后者如兰德尔的定义,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如果用数学语言表述,所谓外部性是在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即:

这里,j和k是指不同的个人(或厂商),Fj表示j的福利函数,Xi(i=1,2,…,n,m)是指经济活动。这个函数表明,只要某个经济主体Fj的福利受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Xi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到另外一个人k所控制的某一经济活动Xm的影响,就存在外部效应。

上述两种不同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外部性是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这就是笔者对外部性的定义。上述两类定义的差别在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大多数经济学文献是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来理解的。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所有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和收益都要内化,即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要承担给社会带来的全部成本,同时带来的全部好处都归生产者或购买者。外部性是某个个体的行为对他人福利的影响。如果该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需求或供给多少时并没有考虑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所以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即均衡并没有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

(二)外部性的分类

1.按作用效果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正外部性。给他人带来有利影响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例如,教育就是能够带来正外部性的最好行业,把小孩培养成有文化有礼貌的诚实守信的公民,除了受教育者本身直接受益外,他身边的人也受益了,并且由于受教育者受到教育使得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的发展。当对于教育的需求按照市场均衡时私人成本和私人价值决定教育的市场提供量,私人成本与社会价值的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所谓教育提供的“最适量”均衡(参见图4—1)。

图4-1 正外部性私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负外部性。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例如,造纸厂造纸会带来污染,每生产一个单位量的纸,社会成本既包括纸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也包括污染给他人带来的成本。计划经济时期的上海苏州河两岸,由于大建工厂导致河水发臭发黑,虽然制造了无数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上海货”,但是却给生活在两岸的居民留下了臭水臭气和工厂毒素,而且在近些年的治理过程中,又耗费了大量钱财。治理后的苏州河,水质得到改善,河中有鱼,恢复了生态,不仅解决了原有的毒害难题,而且产生了广泛的正外部性,游客也在增多,给两岸的商业带来新的生机。由图4—2看出,需求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社会最优产量。社会最优产量比市场均衡产量低。

图4-2 负外部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当市场存在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时,市场量有时比社会最适量高,有时比社会最适量低,这种情况就称之为市场无效率。特别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符合效率的产出水平由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益与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的等量关系决定。

第二,在产品具有外部成本(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内部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之和。

第三,在政府不加干预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以内部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效益来决定产出量。在产品具有外部成本(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时,这一产出水平高于资源有效配置的产出水平,使资源配置效率受到损失(如图4—3)。

图4-3 负外部性效率损失

2.按产生领域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外部性既可能产生于生产领域,也可能产生于消费领域。当生产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时,就形成了生产外部性,当生产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正外部性。例如,消费者通过某家企业的广告获得了关于某种产品的信息,进而增加该行业商品的购买;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若干时间后员工跳槽,那么同行业企业均从中获利。反之则是生产负外部性,当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负外部性。如,企业排放脏水、烟尘而污染了河流、空气。这种行为使附近居民和整个社会都遭受了损失。

当消费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或者有利影响,就是消费者外部性。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正外部性;反之则是负外部性。如一个人购买音乐设备,每天早上播放音乐和新闻等,如果附近居民从中愉悦心情,增长知识则是消费正外部性;如果附近居民认为扰民,则是消费负外部性。

3.按影响是否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分为公共外部性与私人外部性

按行动产生影响的范围分为公共外部性与私人外部性。通常来说公共外部性是不可耗竭的外部性,影响范围大,受众群体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如工业废气的排放。私人外部性具有私人产品的特点,被影响的个体每增加一个,影响效果就会减弱,受影响人数有限。

4.网络外部性和非网络外部性

外部性影响的效果同参与同一事件的主体数量有关,可以分为网络外部性和非网络外部性。除网络外部性以外的行为就是非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后面将详细分析。

(三)网络外部性的内涵

1.定义(www.xing528.com)

理解网络外部性,有必要提到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外部性。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情况被称为网络效应,也被归纳为梅特卡夫法则。

梅特卡夫法则可以用电话价值为例来说明。当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一部电话时,电话没有价值,此时增加一位电话用户,两部电话可以彼此联系,电话对每位用户的价值为1,网络总价值为2(2×1)。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名用户,则每名用户都可以打给另外两位,电话对每位用户价值变为2,价值变为6(3×2)。当人数不断增加至有1000时,每位电话用都可以打给另外999位用户,其总价值则变为1000乘以999;当有N部电话用户时,其总价值便是N×(N-1);当用户数量趋近于无穷大时,其总价值变为N的平方。

网络外部性是“新经济”中的重要概念,网络效应强调网络价值量随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网络外部性强调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随着其他用户的增加而不付出任何成本的增加。通俗地说就是每个用户从使用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

2.分类

(1)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直接和网络单元相连,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使用效用。如QQ等即时通信工具,当网络中使用QQ的人数增加时,每位用户从中所获取的价值就增加了。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更多品种的互补产品可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从而消费者更乐于购买该产品,间接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如硬件和软件。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区别如图4—4所示。

图4-4 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

(2)正网络外部性和负网络外部性

一般情况下的网络外部性默认为正网络外部性,少数情况下也存在负网络外部性。如技术不太先进时,网络所能承载的用户数量是有界限的;由于人们的工作时间、消费习惯和作息习惯,一天当中一般晚上7~11点上网人数较多,一周七天里不同时间上网人数不同。在拥挤时间里,网络系统中每增加一个用户,对于其他用户而言,网速就要下降。这也可以用逢年过节时,人们发送各种祝福短信和拨打祝福电话,均有信号不好、电话打不出去、信息发送迟缓和漏发现象,这就是负网络外部性。这种负网络外部性的产生和技术水平有关,只有在使用人数超过一定临界点时才会产生,现如今负网络外部性越来越少了。

(四)网络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从网络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网络规模越大,外部经济性就越明显,并且在网络规模超过一定数值(阈值)外部性就会急速增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内物质流的速度同样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流速越大,外部性越经济。下面详细介绍网络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1.用户互联性与成本非补偿性

网络产业中的消费者是相互影响的,即网络中的个体容易形成一个联盟,其经济决策是互动的,有明显的从众现象;如新的即时通信用户就会选择使用人数最多的软件。成本非补偿性是指网络经济中使用者除了购买成本以外还有使用成本,如购买后的软件升级费用、员工培训费用,这些都需要用户自己承担,同时也是用户购买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

不同于传统市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网络外部性市场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值有递增的趋势,这种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源自网络外部性市场所具有的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网络外部性市场往往表现出供给方规模经济效应,即生产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产品的单位成本将会很低。网络外部性市场,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其产品是高度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产品凝聚了大量技术创新的成果,在前期研发中往往需要巨额研发资本的投入,因此产品生产的固定成本非常高昂,但再生产时,却往往只是“复制”式生产,边际生产成本非常低,甚至与高额的前期研发投入相比,复制生产的边际生产成本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例如,微软在开发ActiveX技术时,前期的研发投入高达1亿美元,然而复制软件的成本却几乎接近于零,且复制产量可以不受自然能力的限制。

与供给方规模经济相比,网络外部性市场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更为显著。网络外部性就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消费者从中获得的价值越大。这种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不同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成本下降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它只有通过产品拥有大规模的消费和使用才能实现。这种大规模的产品需求显然对生产者非常有利,刺激了产品的供给,而大规模生产带来的边际生产成本递减促使边际收益表现出递增性。供给方规模经济以及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使得网络外部性市场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这些也可以通过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来说明:

第一,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1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预计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放缓到2013年年底,之后的时间里晶体管数量密度预计只会每三年翻一番

第二,达维多定律。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如果被动地以第二或者第三家企业将新产品推进市场,那么获得的利益远不如第一家企业作为冒险者获得的利益,因为市场上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尽管可能当时的产品还不尽完善。比如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并不总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是英特尔公司始终是新一代产品的开发者和倡导者。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为了避开IBM公司的PowerPCRISC系列产品的挑战,曾经故意缩短了当时极其成功的486处理器的技术生命。1995年4月26日,许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英特尔公司牺牲486而支撑奔腾586的战略。“这一决定反映了英特尔公司的一个长期战略,即运用达维多定律的方法,要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生产出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微处理器……然后通过一边消减旧芯片的供应,一边降低新芯片的价格,使得电脑制造商和电脑用户不得不听其摆布。英特尔公司通过使用这种战略,把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后面,因为这些竞争对手在此时生产出的产品尚未能达到英特尔公司制定的新标准。”

第三,梅特卡夫法则。见前述分析。

3.数字产品的效用函数及产品自有价值、协同价值

一般商品不存在网络外部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效用主要由产品本身的属性来决定,如某本书对消费者的效用由书籍的纸张、内容、色彩、装订等因素决定。那么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TU=f(x1,x2,x3,x4,…,xn

其中,x1,x2,x3,x4,…,xn表示产品的内在属性。但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就发生了变化,其效用评价受其他因素影响。效用函数一般写成:

TU=f(x1,x2,x3,x4,…,xn;c1,c2,c3,c4,…,cn

其中,x1,x2,x3,x4,…,xn仍然表示产品的内在属性,c1,c2,c3,c4,…,cn表示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外部性若为直接性网络外部性,则其他消费者对于该消费者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其外部性若为间接性网络外部性,则其他消费者对于该消费者的影响就是间接的。因此,我们可以简化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效用函数为:

TU=f(X,C)

其中,X为产品本身属性,C为网络外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根据基数效用理论,产品的价值可以由该商品的效用决定的原则,网络经济下的数字产品和传统产品相比,价值构成更加复杂。在没有其他使用者的情况下,产品自身属性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所形成的价值为自有价值;由其他消费者影响所产生的效用形成的价值看,在没有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之前用户无需对这部分价值进行相应的支付所形成的价值,被称之为协同价值。协同价值是新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因此协同价值随网络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数字产品的自有价值与数字产品本身属性有关,与个体数量无关。

4.网络经济中的帕累托最优

传统经济中若存在外部性,则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灵,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在网络经济中,数字产品交易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数字产品消费需要付费,不存在搭便车问题,市场价格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因为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是消费者外部性,是消费者对网络的消费不通过价格机制,对其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外部经济性不是生产者提供产品私人边际收益的外溢。消费外部经济性同样引起社会边际收益增加,使网络消费者对网络效用评价上升,继而对网络消费意愿支付的价格也上升,这样生产者的私人边际收益增加,保持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一致,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