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德:跨学科视角下的事物研究方法

孔德:跨学科视角下的事物研究方法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们看来,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可以像对待自然现象一样,作出“精确的”、“确实的”实证。于是,孔德一反人们习惯于“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纯粹的逻辑推演及抽象的论证等传统思维模式,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研究一切事物。如从“实证”出发,一个哈佛经理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必须是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和肯定的。

孔德:跨学科视角下的事物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比较古老的一种方法,是随着现代西方哲学而兴起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大部分派别都倡导实证精神,反对“实体”、“本体”概念(指世界的来源、本质、始基等),拒绝对任何现象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比如,他们反对论证“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本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始无终”等问题。在他们看来,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可以像对待自然现象一样,作出“精确的”、“确实的”实证。所以,实证的方法注重事实、注重经验范围内的确证,以科学为根据。对实际工作和正确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孔德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最初的一个流派,发端于对黑格尔纯思辨哲学的反叛。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开创。孔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一阶段,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取代,人们以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孔德强调,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实证精神的时代,人类必须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于是,孔德一反人们习惯于“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纯粹的逻辑推演及抽象的论证等传统思维模式,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研究一切事物。把人类认识的对象限定在经验范围内或科学可以实证的范围内。在此前提下建构了他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体系。

“实证”是实证主义的中心概念,也是实证方法的得以建立的基础。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的这些特点是同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特点相对立。它注重实际而否定抽象的思维。但是,从现实这个层面来看,“实证”吸取了自然科学的特点,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从“实证”出发,一个哈佛经理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必须是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和肯定的。只有这样,决定和决策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可操作的,也才能为生产第一线的人所采纳,从而才是有实效的。相反,如果说领导所作出的决策和决定是不现实的、不确切的、否定的和虚幻的,群众就无法把握它的精神,无法变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如果是没有用的、不可靠的,群众虽然把握了,可却容易误导群众作出错误的行为。因而,违反“实证”,哈佛经理的决策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实证方法的具体内容(www.xing528.com)

实证方法,就是体现“实证”五个方面要求的方法。换言之,实证方法是指揭示现象之间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肯定的联系,具体的描述各类现象,再经过归纳,上升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体系。孔德指出:“实证哲学的基本性质,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服从一些不变的自然规律;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并把它们的数目压缩到最低限度,乃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因为我们认为,探索那些所谓始因或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事物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我们探求的对象,都以是否可以“实证”来判断。超出实证范围,只是“神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实证方法在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具体表现为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观察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前提。每个社会问题都是现实地发生在人们面前,虽然有的成为了历史,但它是当时的现实。所以,人们首先是以观察的方式了解现实。观察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以现实发生的社会问题为对象,例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类问题。观察者与其处在同一时间界定内;间接观察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等的观察,例如,我们实地考察历史遗址金字塔比萨斜塔、空中花园……,虽然观察者是亲眼去看历史、文化遗址,但对于这些遗址所建造时代的一切情况,都只能从文件、资料、遗址中获取,故为间接。观察方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了解事物的方法,它借助于观察者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所以,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确切性。例如,一位领导想了解啤酒行业的生产情况,他可以进入生产第一线,实地察看,看看各个工厂从配料到出成品的全过程,看看生产的方法、技术、设备、管理,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是,使用观察方法,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现象层面,并对现象不加分析,匆忙地下结论。事物的现象与其本质并非总是相吻合的。例如,明眼人谁都能看见,太阳东起西落,绕地球旋转。可这是一个最大的荒谬,为了纠正这流传二千多年的谬误,伽俐略、布鲁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如,哈佛经理看到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在车间紧张地工作,产品也不断地从生产线进入仓库,但工厂的效率、产品质量、产品销路等却不能从观察中得出。有时,这种表面的忙碌是一种虚假的现象,亏损、产品积压、高投入低产出,却隐藏在后面。所以,不能仅仅凭观察就得出结论。第二,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观察,并不表示了解了它的背景、演变及内在蕴涵。例如,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在闲暇时、结婚时,甚至春节期间都喜欢到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去游览、观光,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文物的外观及关于建造过程、作用的简单文字。所以,在下结论时,力争排除主观因素,不可仅凭推测或臆断。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往往同时使用,不可绝对地分开。因为,过去总是要发展成现在的,现在也总是由过去而来,并且,间接观察就是直接观察古物古迹等,使用时必须排除观察者个人的偏见。

实验方法是对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同相应的事物发展范型进行对照。它也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直接实验是假设——演绎过程,即以抽象的理想状态为假设条件来分析观察材料,但这假设不是任意的假设,是一种按其本质迟早要被实证检验的假设(注:后面有专节论述)。间接实验是从实际现象出发,认识现象的内在联系的过程。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交互使用,既归纳又演绎;既从现实出发又从理想状态出发,从中发现现象间的关系。

比较方法是对实验方法的深化,是从横向角度把某事物及同时存在的同属一类的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多样性中求得统一性;也是对同一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较,以期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例如,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将预选对象同其他人进行比较,然后,再将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对比,以确定人才及工作岗位。比较方法能够较简洁地深入事物本质,是较主要的实证方法。但是,比较方法缺乏历史性。因而在比较的基础上,必须上升到历史方法,即展开纵向比较,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仅可“证实”的现象,可能是孤立、无历史感的现象,而既可“证实”,又有预测作用的陈述,才是科学高度的陈述。所以,实证方法不是满足于寻求现实的可证实性,而是力图从可靠的现象中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实证方法是一个应用较普遍的方法。任何一位成绩突出的哈佛经理都注重实证方法的适用。他们总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既从自己的原定计划、设想出发,分析现实,找出现实同理想中的情况的差距,以鞭策自己;又从现实自身入手,就事论事,分析出现实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出应发扬光大的东西和必须改正、抛弃的东西,使事物向更加完善的状况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