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学科观点下的艺术理论:艺术之旅

跨学科观点下的艺术理论:艺术之旅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学科内研究、学科间研究与学科外研究做出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此为参照来考察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不可否认,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并不顺利。[12]艺术学理论学科创立的依据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科依据,二是课程依据,三是学术依据。今天强调艺术学理论要回归初衷或者初心的学者,通常将艺术学理论追溯至《1997’专业目录》中代号为050401的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

跨学科观点下的艺术理论:艺术之旅

在对学科内研究、学科间研究与学科外研究做出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此为参照来考察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定位

不可否认,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并不顺利。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人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违背了该学科创立的初衷,另一方面是有人认为艺术学理论没有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12]

艺术学理论学科创立的依据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科依据,二是课程依据,三是学术依据。学科依据,指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1997’专业目录》,其他年份确定的专业目录采用同样格式缩写)中代号为050401的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课程依据,是为艺术类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理论课“艺术概论”。学术依据,指的是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Max Dessoir)等人所倡导的“一般艺术学”。前两个依据相对比较简单,后一个依据有些复杂。

学科依据最简单。今天强调艺术学理论要回归初衷或者初心的学者,通常将艺术学理论追溯至《1997’专业目录》中代号为050401的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正如李心峰指出,“假如也要叩问它(艺术学理论)的设立之‘本意’或曰它的设立之‘初衷’的话,那么,它无疑就是之前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050401)在新的学科体系中的接续与重构[13]。在《1997’专业目录》中,与艺术学(050401)并列的还有音乐学(050402)、美术学(050403)、设计艺术学(050404)、戏剧戏曲学(050405)、电影学(050406)、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和舞蹈学(050408)。这七个门类艺术学中都包含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既然“艺术学”(050401)有别于这七个门类艺术学中的理论研究,那么它就不能是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而应该是涵盖全部门类艺术的一般研究。尽管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之后,由于一级学科数量的限制,七个门类艺术学被归并为四个一级学科,“但这四个一级学科与艺术学理论这一个一级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升门前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同其他四个特殊艺术学二级学科的关系一样,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它们依然客观存在着一种‘一般’与‘特殊’的逻辑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14]。但是,《2011’专业目录》中艺术学门类各一级学科显然不是完全按照逻辑来设置的。就像学科包含知识分类也包含权力规训一样,《2011’专业目录》中艺术学门类各一级学科显然不完全是遵循艺术学科中的知识分类逻辑。美术学(1304)和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1305)这两个关系密切的艺术门类单独设立为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分别将两个关系较远的艺术门类合并为一个一级学科,明显包含权力博弈的成分。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至《1990’专业目录》,会发现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的创作实践是分开的。与音乐有关的学科有音乐学(050301),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050302),音乐表演艺术(050303);与美术有关的学科有美术学(050304),绘画艺术(050305),雕塑艺术(050306);与设计有关的学科有工艺美术学(050307),工艺美术设计(050308),环境艺术(050309);与戏剧有关的学科有戏剧学(050310),戏剧、电影文学(050311),导演艺术及表演艺术(050312),舞台美术及技术(050313);与电影有关的学科有电影历史及理论(050314),电影艺术及技术(050315);与舞蹈有关的学科有舞蹈历史及理论(050316);另外还有工业造型艺术(0503S1)和乐器修造艺术(0503S2)。在这个目录中,音乐学(050301)、美术学(050304)、工艺美术学(050307)、戏剧学(050310)、电影历史及理论(050314)、舞蹈历史及理论(050316)属于理论研究,其他的属于创作实践。从学科的命名来看,音乐学、美术学、工艺美术学、戏剧学都是通过加上“学”字使得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区别开来。电影和舞蹈没有加上“学”字,而是采用了“历史及理论”,从而使得“学”的内容变得更加明确,有关各门类艺术的“学”,实际上指的就是各门类艺术的理论和历史研究。由此可见,在《1990’专业目录》中,与艺术有关的各二级学科是按照两个标准区别开来的:一个是按照门类艺术之间的区分,另一个是按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区分。在《1990’专业目录》中没有《1997’专业目录》中作为一般艺术理论的艺术学(050401),没有在理论中再区分一般理论与特殊理论。在艺术学科中,从分类上讲,各种理论之间的区分,应该没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区分那么重要。遗憾的是,《1997’专业目录》新增的艺术学(050401)在某种意义上模糊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分,而突出了一般艺术理论与门类艺术理论的区分。艺术学(050401)中只包括一般艺术理论,与之相区别的音乐学(050402)、美术学(050403)、设计艺术学(050404)、戏剧戏曲学(050405)、电影学(050406)、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和舞蹈学(050408)都包括门类艺术理论和门类艺术实践。

按照《1997’专业目录》中的区分,很容易产生一种误导,门类艺术理论研究与门类艺术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胜过门类艺术理论研究与一般艺术理论研究。从分类意义上来看,门类艺术理论研究与一般艺术理论研究都属于理论研究,而不属于创作实践。[15]属于理论研究的门类艺术理论与一般艺术理论的评价标准一样,它们都不同于创作实践的评价标准。《1997’专业目录》将艺术学(050401)理解为一般艺术理论研究,将自身与门类艺术理论研究区分开来,错失了一个将艺术学科中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区分开来的机会,制造了一个一般艺术理论研究与门类艺术理论研究难以区分的麻烦。

之所以在《1997’专业目录》中增设艺术学(050401)二级学科,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本科生公共基础理论课“艺术概论”。于是,有了艺术学理论的课程依据。为了做好“艺术概论”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文化部先后组织了三次教材编写工作。1960年第一次编写《艺术概论》教材时,组织者对它的目的做了明确规定:“作为高等艺术院校一、二年级学生的一本入门的教科书,它的目的应该是使得艺术院校的学生一入学就能够树立起基本正确的艺术观点。”[16]1980年第二次编写《艺术概论》教材时,组织者提出了这样的编写要求:“力求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完整、系统、准确的阐述;密切联系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建筑等各种艺术现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写出艺术概论的特色;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17]2000年第三次编写《艺术概论》教材时,“吸收了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18]从这些说明中可以看出,艺术概论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艺术概论是专业艺术院校低年级本科生的公共基础理论课,要求深入浅出;其次,艺术概论覆盖全部门类艺术;最后,艺术概论与美学和文艺学关系密切。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成立艺术教研室,负责非艺术专业的本科生的美育。艺术概论成为美育的主要课程。在综合性大学作为美育的艺术概论在总体上归属于素质教育,更多侧重艺术欣赏。在专业艺术院校作为基础理论的艺术概论在总体上属于专业教育,更多侧重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都是覆盖全部门类艺术。在《1990’专业目录》中,有关艺术的理论研究中只有门类艺术研究,没有跨门类艺术研究,因此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专业艺术院校开设艺术概论课,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培养教授艺术概论课程方面的人才的学科,艺术概论教师大多具有美学、文学理论(后来的文艺学)和门类艺术学理论的教育背景。也许出于培养艺术概论课程教师方面的考虑,在《1997’专业目录》中增设了艺术学(050401),专门培养胜任艺术学概论教学的一般艺术学人才。尤其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性大学开始成立艺术教研室,后来进一步扩大为艺术教育中心,开展作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艺术概论成为综合性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于是,综合性大学也加入艺术概论课程建设之中。(www.xing528.com)

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优势,推动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的深入,但是也悄悄地改变了艺术学理论的初衷,让一般艺术学研究不再仅仅满足作为专业艺术院校的基础理论课或者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素养课的艺术概论的需要,而是要建立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于是,研究者开始寻找艺术学理论的学术依据,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作为现代学科起源地的德国,尤其是经过宗白华和马采等人的著述的推介,大家在百年前的马克斯·德索那里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德索等人倡导的“一般艺术学”更接近美学或者艺术学哲学[19]德索承认,一般艺术学研究一直是在美学的名义下进行的。“研究这两种心理状态,美及美的变化形式,艺术及艺术类别的科学,都被冠以一个共同的名称,即美学。”[20]德索这里所说的两种心理状态,指的是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状态。在德索看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学科的细分,此前归入美学之中的艺术创作、艺术类别等研究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般艺术学。“一般艺术学的责任在于,在一切方面对伟大的艺术活动作出公正的评价。然而美学,假如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明确,便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再也不能对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差别视而不见了,我们必须通过越来越精细的划分使之疆界分明,从而看到它们真正的联系。”[21]按照德索的构想,一般艺术学是美学中的一部分,相当于艺术哲学。当然,一般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之后,美学自身也会发生变化。不仅美学中有部分内容一般艺术学不会涉及,而且一般艺术学也会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从而突破美学的范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一般艺术学与美学最为接近,因为一般艺术学仍然属于哲学的领域。为此,德索区分了一般艺术学与门类艺术学。门类艺术学以历史研究为主导,一般艺术学以哲学研究为主导。“各门艺术的理论通常与它们的历史研究结合在一起”,而一般艺术学的问题“暂时是归由哲学家来解决的”[22]。德索不仅将艺术哲学与艺术史区分开,而且还将艺术哲学与艺术批评区分开来。他明确指出,“我想要做的,是将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从纯粹科学中排除出去”[23]。这里所说的“纯粹科学”就是一般艺术学或者艺术哲学。德索之所以将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从一般艺术学中排除出去,是因为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都不是以自身为目的,它们的目的“不是艺术成就便是个人修养。然而,科学研究不应当作为达到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目标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目标,而且它从艺术的浅薄涉猎中少有受益”[24]。根据德索的构想,严格说来,一般艺术学指的是艺术哲学,不包括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甚至要与美学划清界限。斯蒂芬·A.埃默里(Stephen A. Emery)在翻译他的著作时,没有将“Allgemeine Kunstwissenschaft”译为“一般艺术学”(The General Science of Art),而是译为“艺术理论”(Theory of Art)。[25]这种译法不无道理,因为只要是理论就是一般的,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之所以不是一般的,是因为它们不是理论。

但是,德索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区别开来的构想,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也难以操作。《美学与一般艺术学》(Ästhetik und Allgemeine Kunstwissenschaft)杂志自德索1906年创建以来,一直被视为一本美学学术期刊。尽管德索发现在德国美学与艺术哲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区分,但是这种区分在德国大学的教授职位设置和相应的学科设置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不仅艺术哲学没有从美学中独立出来,而且美学自身也并没有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倒是在法国、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出现了专门的美学教席。[26]美学研究由欧洲传播到美国之后,也没有按照德索构想与一般艺术学区别开来。从美国美学学会的章程中可以看到,美学不仅涵盖一般艺术学,而且涵盖门类艺术学。1942年成立的美国美学学会,“旨在推动美学学习、研究、讨论和出版。‘美学’在此被理解为包括所有从哲学的、科学或者其他理论立场的关于艺术和相关类型经验的研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史、艺术批评和教育。‘艺术’包括视觉艺术、文学、音乐和戏剧艺术”[27]。美国美学学会的刊物《美学与艺术批评》(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杂志没有采用“一般艺术学”这个生疏的用法,而是采用了“艺术批评”这个通行的用法。按照美国美学学会的章程,美学研究可以涵盖全部艺术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还是批评,无论是门类艺术研究还是一般艺术研究。既然对美学做了如此宽泛的理解,就没有必要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更没有必要在艺术学中区分一般艺术学与门类艺术学。

从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角度来看,德索将一般艺术学与美学区别开来的意义,在于突出了关于艺术的一般研究。但是,从西方美学史的角度来看,德索的贡献刚好相反,不是强调一般研究,而是将美学中的一般研究下降为特殊研究。凯·埃·吉尔伯特(K.E.Gilbert)和赫·库恩(H.Kuhn)在《美学史》(A History of Esthetics)中对德索做了这样的评价,“哲学家从他作为美学导师的宝座上被赶下来了。谁去代替他呢?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还是艺术史家?有很多人可以作为合适的候补人。新的科学趋势产生了许多关于美的科学,如心理学美学、人种学美学,以及其他类似的学科,以代替哲学。美学研究的分裂处在急剧的进展中。只是在我们所研究的这个时期的末期,这种分裂才停止了:在这时,许许多多日益增长的新发现和新趋势,被马克斯·德索提出的那个有弹性的、可以做广泛解释的概念——‘美学和普通艺术学’,以新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了”[28]。按照吉尔伯特和库恩的说法,德索将美学扩展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目的不是强调艺术研究的哲学品格,而是让美学放弃由哲学独占,以便去容纳更多的艺术研究。事实上,德索本人的研究是反对抽象的一般研究,主张从具体案例入手,他在专著《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序中明确指出:“那种包罗万象的理论总让人想起死海:投身于其中的一切生物只能漂浮在水面,最后必然死亡;在抽象的绝对主义死海中,鲜活的个别认识无法潜到深处,它们会被概念扼杀。我们的研究材料和教学应当针对那些有材料支撑的观点,应当去查证、整理,尽可能无先入之见地从事实出发去阐释问题。”[29]正因为出于对抽象理论的反感,德索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附上了作品的图片,这在哲学美学著作中比较少见。

我们在德索主编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从在该刊发表的文章及作者来看,德索并没有坚持所谓的一般研究,而是兼顾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特殊研究。比如,美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和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就常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30]这表明一般艺术学与门类艺术学的区分并没有那么严格,美术史家也可以做艺术理论研究,美学杂志也可以发表美术史文章。德索倡导的一般艺术学似乎有两个不同的指向:一个是让具体研究往一般方向提升,另一个是让抽象研究往具体方向下沉。我们今天强调艺术学理论是有别于具体研究的一般研究时,有可能忽略了德索思想中的第二个指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