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机器人与硬件创新

智能机器人与硬件创新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的智能硬件,基本以监测和存储数据为主。由于尚不能基于周边数据及动态行为数据给予智能反馈,目前智能硬件在应用场景设计上还未能达到体现刚需的价值。突破应用场景限制,满足刚需仍是智能硬件的重要突破点。由于智能硬件目前仍只能做到控制和监测,因此难以根据实时环境和行为即时产生动态且具有一定满意度的反馈,即“智能化”体验。目前智能硬件企业主要在做的是找到交叉应用场景,创造刚需。

智能机器人与硬件创新

智能硬件产品整体发展可以分为监测、控制、优化和自主四个阶段。早期的智能硬件,基本以监测和存储数据为主。人工智能应用于智能硬件产品后,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使得产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如扫地机器人,一方面它可以识别整个房间环境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在完成整个扫地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撞击或者避开障碍物的路径和行为形成数据库,基于这个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自动推理的算法进行自主学习并优化,能够顺利绕开障碍物,并自动记录经过的路径,以覆盖所有室内区域,替代人类完成清洁工作的任务。

现阶段智能硬件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产品仍处于监测和控制阶段。受数据量基础和环境数据、行为数据尚不能采集的制约,智能硬件从2013年开始,由实现连接及远程控制发展到可实现监测,基本实现了数据采集的功能。由于尚不能基于周边数据及动态行为数据给予智能反馈,目前智能硬件在应用场景设计上还未能达到体现刚需的价值。非自动升级到智能(即创造应用场景)产品的智能硬件仍只受到极客和尝鲜用户追捧。

突破应用场景限制,满足刚需仍是智能硬件的重要突破点。由于智能硬件目前仍只能做到控制和监测,因此难以根据实时环境和行为即时产生动态且具有一定满意度的反馈,即“智能化”体验。目前智能硬件企业主要在做的是找到交叉应用场景,创造刚需。扫地机器人,就属于在单品上进行应用需求满足的一款代表产品。(www.xing528.com)

巨头关注互联互通。智能硬件产品的另一主要价值为产品之间通过互相连接形成应用闭环,从而获得完整的特定场景的个人行为数据,并依据数据积累结果形成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服务反馈。比如通过同步获得吃什么、喝什么(厨房数据,包括冰箱微波炉烤箱饮水机等)和个人作息数据(健康监测数据,包括手环监测运动睡眠、智能照明监测用眼数据、心跳血压监测数据等),提供健康指导,接入第三方健康建议、疾病预警、慢性病辅助治疗等服务。另外,人工智能算法的突破也需要数据量的累积,因此智能硬件入口变得非常重要。智能硬件作为直接的数据入口和下一步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而受到巨头企业的关注。互联网巨头都想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大入口,因此分别推出了各自的互联互通协议,如:Alink阿里物联平台,腾讯“QQ物联”和“微信硬件开放平台”,京东微联,小米智能家庭计划和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等。

巨头布局生态,创业团队垂直发展。由于硬件创业受到元器件性能和成本的限制,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远多于软件创业。中小创业团队根据自身资源的情况大多需要在供应链的一些环节与其他资源进行合作。2015年,前文提到的巨头企业从项目孵化、产品设计供应商合作,到生产制造、物流、营销销售各个环节均已完成了智能硬件生态布局,中小创业团队在垂直化领域深耕细作,通过与巨头的合作选择站队。除了生态布局,巨头之间还实现了跨界合作。比如万科和京东合作成立了智能家居馆,为线上销售为主的智能产品开拓新渠道,业主可以更充分地体验智能家居生活。万科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全屋智能系统,将单品体验转变成全系统体验。智能家居相关产品及服务通过与房地产巨头的合作,实现了直接销售和用户完整体验的结合。这个趋势还将继续,智能硬件的营销渠道将进一步下沉,线下渠道更受关注。

未来,人工智能对于智能硬件产品将主要带来两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交互方式的改变,交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键盘、鼠标或触控的方式,而是体感、互动、视觉或脑电波等多样化的方式,人机交互方式将会更加直接、简单。第二是服务过程的改变,智能产品服务人类时,产生多维度的大量数据,未来通过各个硬件产品产生的数据互通,形成完整大数据库,基于这个大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完成自主学习和优化的过程。整体来说,人工智能会推动智能硬件向优化和自主的阶段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