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JT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析

BJT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JT的开发大约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400V/800A器件在应用中。图1-2 模块化BJT的内部简化结构a)一单元模块 b)两单元模块 c)四单元模块 d)六单元模块进入20世纪90年代,BJT在电压和电流方面的发展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BJT对电压比较敏感,受工艺和结构限制,很难做到更高耐压;其二是新型器件IGBT的发展也在替代BJT。BJT在扩大电流容量方面,是靠多个管子的并联来实现的。

BJT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析

作为大功率的开关器件,高击穿电压、大容量的双极型晶体管称为电力晶体管。当在电力电子学的范围内讨论问题时,欧美国家习惯于用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来代表电力晶体管,而在我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一些文献资料中,有些作者习惯于用GTR(Giant Transistor)来代表电力晶体管,在本书中用BJT代表电力晶体管。BJT的开发大约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400V/800A器件在应用中。

电力晶体管基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最先发展的单管非隔离型BJT,其特点是散热片未经过隔离,而是晶体管的一个极,其内部结构是单晶体管。另一种是非隔离型达林顿型电力晶体管,除了散热片与上一种相同未经隔离,其不同之处是内部结构变为两级或三级甚至四级晶体管的复合结构。采用了这种技术,使管子的放大倍数hFE提高很多,增加了电路的控制能力,减少了控制电路的功率。最后一种是目前通用变频器中普遍使用的模块型电力晶体管。这种电力晶体管的三个极与散热片隔离,也就是散热片上不带电。这种隔离技术使变频器的散热更均匀、更容易、结构更趋于小型化和合理化。模块型晶体管的内部结构既有单管型,也有达林顿复合型,其容量范围从450V/30A~1400V/800A不等。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使装置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模块型电力晶体管在一个模块的内部有一单元结构、两单元结构、四单元结构和六单元结构。所谓一单元结构就是在一个模块内有一个电力晶体管(可能是达林顿型和单管型)和一个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如ETN01-055或1DI200F-055。二单元结构(又称半桥结构)是两个一单元串联制成在一个模块内,构成一个桥臂。四单元结构(又称全桥结构)是由两个两单元组成,可以构成单相桥式电路。而六单元结构(又称三相桥结构)是由三个二单元并联,构成三相桥式电路。不同单元的简化结构如图1-2所示。

978-7-111-35756-8-Chapter01-3.jpg

图1-2 模块化BJT的内部简化结构(www.xing528.com)

a)一单元模块 b)两单元模块 c)四单元模块 d)六单元模块

进入20世纪90年代,BJT在电压和电流方面的发展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BJT对电压比较敏感,受工艺和结构限制,很难做到更高耐压;其二是新型器件IGBT的发展也在替代BJT。BJT在扩大电流容量方面,是靠多个管子的并联来实现的。此外,20世纪90年代的电力电子器件在向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