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缆敷设技巧与注意事项

电缆敷设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室内、电缆沟敷设①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应在电缆支架上敷设。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 m;伸出排水沟0.5 m;在城市道路应伸出车道路面。b.电缆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见表2.6。表2.6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每根电缆管最多不应超过3 个弯头,直角弯不应多于两个。

电缆敷设技巧与注意事项

(1)敷设基本要求

电缆具备防护措施。

②敷设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可靠。

③电缆与各种设施间的距离符合规定要求。

④电缆与主网及负荷的连接应装设隔离开关和熔断器。

⑤电缆在两头应留有1 ~2 m 裕量,以备重新封端或制作电缆头用。

⑥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地面上2 m 一段,应采用镀锌金属管(或硬塑胶电缆管)保护。

⑦电缆金属铠装及金属保护管应可靠接地。

(2)电缆敷设环境条件

①便于维护。

②电缆路径最短。

③与城市建设规划无冲突。

④无受外部因素破坏危险。

(3)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室内、电缆沟敷设

①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应在电缆支架上敷设。 水平敷设时,距地面不应小于2.5 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不应小于1.8 m。 当电缆需沿墙面垂直敷设时,应参照电缆上杆的方式,对至地面1.8 m 电缆加以保护(钢管或金属护网)。

②相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 mm,低压电缆与控制电缆及高压电缆应分开敷设,当需要并列敷设时,其净宽距离不应小于150 mm。

③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一个支架上;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

④电缆支架一般为角钢焊接,钢结构电缆支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弯曲。 下料后长短差应在5 mm 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⑤钢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性。 支架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大于2 mm,当设计无规定时,层间净距应不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 mm。

⑥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中的数值。

2)管道内电缆敷设(www.xing528.com)

①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地方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房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的电缆,距地面高度2 m 以下的一段;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保护管埋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 mm(埋入混凝土内的不作规定),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 mm,保护罩根部应与地面取平。

②管道内部应无积水,无杂物堵塞。 穿电缆时,为避免护层损伤,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

③电缆穿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根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内;电力电缆不得与裸铠装控制电缆穿入同一管内;敷设在混凝土管、陶土罐、石棉水泥管内的电缆,宜使用塑料护套电缆。

3)电缆埋地敷设

①电缆室外直埋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 m,直埋农田时,不小于1 m,电缆的上下部位均匀铺设细沙层,其厚度为0.1 m,当使用混凝土护板或砖等保护层时,其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 cm。

②电缆通过下列地段应穿管,管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处;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电缆引出地面2 m 至地下0.2 m 处人、畜容易接触使电流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离,应符合表2.5 的规定。

表2.5 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离

③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面或下面。

a.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 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 m;伸出排水沟0.5 m;在城市道路应伸出车道路面。

b.电缆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见表2.6。

表2.6 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每根电缆管最多不应超过3 个弯头,直角弯不应多于两个。

4)架空敷设

①此类敷设一般采用钢缆作为电缆的悬空定位支撑,除钢缆的架设技术要考虑敷设环境外,电缆定位一般采用通信电缆架空敷设的镀锌钢丝吊卡或专用电缆夹具,见表2.7。

表2.7 电缆各支持间的距离

②在架设施工中,应考虑电缆吊卡或夹具经电缆所形成的闭合回路在电力处于三相不平衡大电流运行时,可能产生的涡流引起的热效应损害电缆的绝缘。 设计方案时,需要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吊卡或夹具产生涡流。 严禁使用闭合导磁金属吊卡或夹具。

③对于聚合塑胶绝缘材料制作的电力电缆的室外方式,除生产厂家注明外,环境温度应高于0 ℃。

④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道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封闭材料要满足防火、防水、防鼠害等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