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防治鼠害方法及应用 - 磷化锌的毒性与处理

化学防治鼠害方法及应用 - 磷化锌的毒性与处理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防治治理鼠害,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目前允许使用的急性灭鼠剂仅有磷化锌等少数几种。磷化锌对人畜毒力强,属中等毒性。磷化锌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人若误食中毒应立即催吐,用1∶5 000高錳酸钾水溶液洗胃,并迅速送医院治疗。有蓄积中毒作用,二次中毒的危险性低于磷化锌。防治小家鼠则减少每堆投饵量至5~10g,适当增加投饵点。

化学防治鼠害方法及应用 - 磷化锌的毒性与处理

化学防治治理鼠害,应用最广,发展最快。按照鼠中毒的作用速度和形式可将灭鼠剂分为急性灭鼠剂和慢性灭鼠剂两大类。

1.急性灭鼠剂

潜伏期短,作用快,1~2天甚至几小时就可引起鼠类中毒死亡。为提高效果,最好先投放前饵,消除鼠的新物反应,然后再投放毒饵,但对农田等环境的野鼠可直接投毒,无须使用前饵。急性灭鼠剂用量少,易显效,鼠类一般取食1次毒饵就可被毒杀,投毒饵后很快出现鼠尸。由于鼠进食急性灭鼠剂后很快会出现剧烈的中毒症状,如未食足致死量,鼠会将毒饵与其痛苦症状相联系,再次遇到这种毒饵时拒食,群体中其他未食毒饵个体也会联系这一现象而拒食。因此,灭鼠效果往往只有60%~70%,很难超过80%。急性灭鼠剂毒力强,作用快,易见到鼠尸;但也易产生耐药性和二次中毒,且无特效的解毒方法。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等因对人畜危害大已禁用。目前允许使用的急性灭鼠剂仅有磷化锌等少数几种。

(1)磷化锌:二磷化三锌,广谱急性灭鼠剂。直接由红磷和锌粉合成,灰黑色或黑色的蒜臭味粉末,熔点很高,不溶于水与乙醇,微溶于碱液和油类,溶于苯和二硫化碳。干燥状态下毒性稳定,受潮或遇酸时可分解而减毒。磷化锌在鼠胃中和胃酸反应释放磷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对抗胆碱酯酶的作用,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肌、肝和肾都会产生严重损害,破坏代谢功能,使动物抽搐、麻痹、昏迷,最终死于窒息,死亡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

磷化锌毒饵接受性较好,残效期较长。由于磷化锌不溶于水,溶于油类,与谷物、红薯等拌制成时常用3%的植物油作为黏着剂。对家栖鼠的毒饵浓度为1%~2%,野鼠为3%。磷化锌毒饵有以下几种:a.2%小麦(或大米小米等)毒饵防治家栖鼠,每15m2房间投2堆,每堆1~2g;防治野栖鼠,可按洞口投毒饵,每个洞口投5g;也可采用间隔5m×8m投一堆,每堆1~2g的等距投放。b.1%~3%红薯(或胡萝卜苹果等)毒饵在食源丰富、水源缺乏的环境效果较好。c.用玉米穗轴(或草团、纸团等)一端蘸5%~10%毒糊,塞入鼠洞内,鼠出洞时被迫啃食毒糊中毒而死。防治家鼠、野鼠效果都很好,而且鼠大部分死于洞内,不易引起二次中毒事故。此外,还可用10%磷化锌(毒粉)投放鼠洞中或鼠栖息场所进行灭鼠;也可以用毒水以0.5g/100cm2灭鼠,有效期约1~3天。

大蒜味的磷化锌对鼠有一定的引诱力,鼠较易接受,首次使用效果良好,但连续使用鼠有明显拒食现象。因此,磷化锌每年宜用一次,不宜连续使用。磷化锌对人畜毒力强,属中等毒性。对家鼠的LD50在20~50mg/kg,对长爪沙鼠的LD50为12.04mg/kg,对东方田鼠的LD50为17.0mg/kg,对达乌尔黄鼠的LD50为22.3~36.3mg/kg,对黄毛鼠的LD50为29.68mg/kg,对黑线仓鼠的LD50为40mg/kg;对家禽敏感,对鸡、鸭、鸽的LD50为10mg/kg左右;中毒鼠尸可引起食肉动物二次中毒。磷化锌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人若误食中毒应立即催吐,用1∶5 000高錳酸钾水溶液洗胃,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2)毒鼠磷:为白色粉末或结晶,难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醇,易溶于二氯甲烷。无气味,在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它进入鼠体后,抑制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内的胆碱酯酶,使心率增加,血压上升。对鼠的LD50在10~20mg/kg之间,但对鸡却高达1 800mg/kg。它对敏感动物能经皮肤吸收,有十余小时的潜伏期,但发病后迅速死亡。有蓄积中毒作用,二次中毒的危险性低于磷化锌。它对鼠的适口性较好,毒性个体差异小,较难引起拒食和耐药性。效果一般良好。

2.慢性灭鼠剂

作用缓慢,症状轻,鼠中毒潜伏期长,多大于3天,不会引起鼠类的警觉拒食,使鼠类多次摄食而蓄积中毒,主要是抗凝血类灭鼠剂,其占全世界销售的灭鼠剂总量的95%以上。这类药物破坏凝血功能并损害毛细血管管壁,增加其管壁渗透性,使鼠缓慢出血死于内出血。采用低浓度毒饵,鼠易接受,使鼠类多次反复取食,不易产生拒食性,既符合其摄食行为,充分发挥药效,又减少非靶标动物的误食中毒。灭鼠效果好,1~2周方可见效,灭鼠效果可达90%以上;对人畜和禽类较为安全,有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

抗凝血类灭鼠剂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即香豆素类灭鼠剂和茚满二酮类灭鼠剂。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香豆素类灭鼠剂主要有杀鼠灵、杀鼠迷等;茚满二酮类灭鼠剂主要有敌鼠、氯敌鼠及杀鼠酮等。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香豆素类灭鼠剂有大隆、溴敌隆、杀它仗等。

(1)杀鼠灵(Warfarin):3-(1-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无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但能制成易溶于水的钠盐,性质稳定。杀鼠灵经肠胃道吸收,皮肤接触和呼吸道也能吸收,潜伏期4~17天。对猫、狗、猪敏感,对牛、羊、鸡、鸭的毒性很小,二次中毒危险性小。毒饵常用浓度为0.025%~0.05%,较其他抗凝血灭鼠剂毒力低,因此投饵次数比其他抗凝血灭鼠剂要多,投饵时间也需延长,不适宜野外使用。毒饵浓度超过0.05%适口性变差,也不提高灭效,反而增加对非靶标动物的危险性;毒饵浓度低于0.025%,中毒鼠存活时间延长,对黄胸鼠、小家鼠尤为明显。防治褐家鼠毒饵浓度为0.005%~0.025%浓度,防治黄胸鼠和小家鼠毒饵浓度为0.025%~0.05%。防治小家鼠则减少每堆投饵量至5~10g,适当增加投饵点。杀鼠灵毒饵适合以饱和投饵灭家栖鼠,每15m2的房间投放2堆毒饵,每堆10~15g。次日检查,毒饵全被消耗,加倍投放;部分消耗,则补齐至原投饵量,连续投放5~7天,直到鼠不取食为止。也可用0.5%~1.0%的毒粉,作为舔剂来灭鼠。毒水用0.025%~0.05%钠盐水溶液加5%糖,增加适口性。杀鼠灵的接受性好,甚至鼠中毒出血行动艰难,仍会取食毒饵。所以只要选好诱饵,保证足够的投饵量,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杀鼠醚(立克命):4-羟基-3(1,2,3,4-四氢-1-萘基)香豆素,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无味黄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丙酮和乙醇。杀鼠醚连续服用有蓄积作用,潜伏期5~12天,大剂量使用后第二天就能出现鼠尸,二次中毒的危险性很小,但对禽类不太安全。杀鼠醚的毒力强于杀鼠灵,适口性好,配制的毒饵有香蕉味,对鼠有一定的诱惑力,鼠类对杀鼠醚不拒食,临死前仍不断进食毒饵,很少出现亚致死量中毒现象。毒饵常用浓度为0.0375%。防治家栖鼠可以采用多次投饵法,每15m2房间投2堆,每堆5~10g,连续检查3~5天,及时补充被取食毒饵;也可采用一次饱和投饵法,每堆毒饵量增至20~50g。防治野栖鼠可采用一次性投饵,沿地埂每5m投一堆毒饵,每堆5~10g,对黑线姬鼠、黄毛鼠的杀灭效果良好;对达乌尔黄鼠,按洞口投放毒饵,每洞15~20g;对长爪沙鼠,每洞口投放毒饵5~10g。也可在第一次投饵15天后,在盗饵率高处补投1次,防治效果更好。杀鼠醚亦可直接以0.75%母粉撒在鼠洞、鼠道灭鼠。

(3)敌鼠钠盐:2-二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钠盐,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无味黄色粉末,溶于乙醇和丙酮,稍溶于热水,不溶于苯和甲苯,性质稳定。鼠类经胃肠道吸收,破坏凝血酶原,损伤毛细血管,死于内脏大出血。潜伏期3~14天,一般4~6天出现大量死鼠。中毒鼠竖毛、局部出血,少见其他症状,不易引起同类惊恐。

对鼠类口服急性毒力远大于杀鼠灵,是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中对黄胸鼠毒力最强的一种;对人、畜、禽的毒力较弱,维生素K1是有效解毒剂;对猪则很耐药,用于养猪场灭鼠很安全;对狗和猫敏感,有二次中毒的危险。毒饵常用浓度为0.025%~0.1%。防治野栖鼠可用0.05%的毒饵,有效成分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0.1%。宜选用一次性投投饵方式,黄鼠每洞20g毒饵;长爪沙鼠每洞5~10g毒饵;或沿地埂每5~10m一堆,每堆20g。防治家栖鼠时宜采用0.025%~0.05%的毒饵;可以采用多次投饵法,每15m2房间投2堆,每堆5~10g,连续检查3~5天,及时补充被取食毒饵;也可采用一次饱和投饵法,每堆毒饵量增至20~50g。采用长期毒饵站,0.5~2月检查1次,及时补充毒饵,可以长期防治鼠类。除毒饵外,还可以用1%毒粉,以及0.05%~0.1%毒水防治家栖鼠。敌鼠钠盐作用较慢、中毒症状轻、较难引起鼠类惊恐,鼠易接受,不易产生拒食性,灭效较好,对人、畜也较安全。

(4)氯敌鼠:2-[2-(4-氯苯基)-2-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无味黄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油脂化学性质稳定,但酸性条件不稳定,常有腐蚀性。氯敌鼠是唯一油溶性的抗凝血灭鼠剂,油剂毒饵容易浸入谷物,和蔬菜、水果等植物诱饵也能均匀混合,也可用粉剂母粉配制成颗粒或块状毒饵。急性毒力很强,比敌鼠钠盐强10倍左右,适口性好,鼠不拒食,对人和家畜毒性比较小。毒饵常用浓度为0.0125%~0.005%。防治家栖鼠类,每15m2房间投放2堆毒饵,每堆15~30g;亦可每堆10g毒饵,连续投放3~5天。防治野栖鼠类,沿地埂5~10m等距离布饵10g。还可用1份的氯敌鼠溶解在500份植物油中以毒油灭鼠。

(5)溴敌隆:3-(4-羟基-3-香豆素基)-3-苯基-1-(对溴联苯基)丙醇,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白色或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二甲基亚砜。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耐存储,但高湿条件暴露阳光下不稳定,会降解。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适口性好。毒力小于大隆,对大白鼠的口服急性毒力是杀鼠灵的143倍。潜伏期为:褐家鼠3~12天,屋顶鼠4~15天,小家鼠3~18天。溴敌隆毒饵一般使用浓度为0.005%,对家栖鼠、野栖鼠及抗性鼠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家禽较敏感,在饲养场使用要防止家禽中毒。防治家栖鼠,可一次投饵或间隔投饵,每间房5~15g毒饵。如果以小家鼠为主,毒饵点适当增加,每堆2g左右。间隔投饵需在投饵后7~10天检查取食情况,并及时补充毒饵。室外沿院墙四周,每5m投放1堆,每堆5g。防治野栖鼠一般是一次性投饵,毒饵有效成分可适当提高。防治高原鼢鼠,使用0.02%溴敌隆毒饵,每个鼠洞投放10g毒饵。防治高原鼠兔,使用0.01%的毒饵,每个鼠洞投放3g毒饵。对长爪沙鼠可使用0.01%的毒饵,每个鼠洞投放2g毒饵;也可以使用常规的0.005%毒饵,每个鼠洞投放5g。对达乌尔黄鼠可使用0.005%毒饵,每个鼠洞投放20g;也可采用0.0075%毒饵,每个鼠洞投放15g。除了按洞口投放毒饵,还可以沿地埂投放毒饵,每5~10m投1堆,每堆5g。

(6)溴鼠灵(大隆):3-[3-(4-溴联苯基-4)-1,2,3,4-四氢-1-萘基]-4-羟基香豆素,属香豆素类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乳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石油醚,溶于氯仿。溴鼠灵适口性好,鼠类不拒食,毒力特强,是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力最强者之一,对各种鼠的急性致死量LD50都不超过1mg/kg,其对非靶标动物(如猪、狗、鸟类等)及二次中毒的危险性都很大,特殊场所禁止使用。潜伏期为:褐家鼠4~12天,小家鼠1~26天。毒饵使用浓度为0.005%,兼具急性和慢性灭鼠剂优点,既可以作为急性杀鼠单剂量使用,又可以采用小剂量多次投毒,饱和投毒6~10天可控制鼠患。防治家栖鼠可一次性或者间隔投饵。一次性投饵每房间投放毒饵1~3堆,每堆5g。间隔投饵是在一次性投饵一周后补充投饵。防治野栖鼠可用一次性投饵。防治黄毛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等可沿田埂,每隔5~10m投放毒饵1堆,每堆5g。防治达乌尔黄鼠可每个洞口投7~10g毒饵。

(7)氟鼠灵(杀它仗):3-〔3-(4'-三氟甲基苯氧苄基-4-基)-1,2,3,4-四氢化-萘基〕-4-羟基香豆素,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淡黄色或白色粉末,常温下微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氟鼠灵适口性好、毒力强,生物活性与溴鼠灵相似,急性毒力很大,对各种鼠的LD50都不超过1mg/kg,大鼠经口LD50为0.46mg/kg,经皮LD50为0.54mg/kg,对家栖鼠、野鼠和抗性鼠都有很好的毒杀作用,鼠类摄入食量10%的毒饵就可致死,所以适宜一次投毒。对非靶标动物较安全,其选择性毒力优于其他同类的杀鼠剂,对猫、鸡较安全,但对狗、鹅敏感,对鱼类高毒。常用浓度为0.005%,投毒16天后鼠迹可完全消除。防治家栖鼠每间房投放1~3堆毒饵,每堆5g。防治野栖鼠间隔5~10m等距离投饵,每堆5~10g毒饵。对于长爪沙鼠可按洞口投饵,每洞1g毒饵。

3.剂型与应用(www.xing528.com)

灭鼠剂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鼠种、不同生态环境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如固体毒饵(包括毒粉)、毒水、熏蒸剂(包括烟剂)等。

(1)固体毒饵:包括颗粒毒饵、条(块)饵、毒粉、蜡块(丸)等,是灭鼠最常用剂型。固体毒饵灭鼠具有快捷方便、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各种场所灭鼠,尤其适合大面积灭鼠。其中颗粒毒饵、条(块)饵等适于干燥场所灭鼠;蜡块(丸)适用于下水道(地沟)、地面潮湿场所投放。鼠的日常活动是有规律的,通常是沿着固定的路线来回活动而形成一条鼠道。鼠类一般不会远离鼠道活动。因此,将毒饵投放到鼠道或鼠洞附近,可得到最佳灭鼠效果,每堆毒饵的投放量根据鼠密度大小而定。大面积灭鼠后,在容易发生鼠患的场所设置长期毒饵盒,达到巩固灭鼠效果的作用。

毒饵灭鼠的优点:a.灭效好。只要做好组织工作,选用适宜的灭鼠剂毒饵,科学投药到位,一般灭效可达到90%以上;b.见效快。投药后短则4~5天,长则2~3周,就可收到满意的灭鼠效果;c.快捷方便。毒饵使用简便,防治人员经过适当培训就可掌握投药技术,费工少,适合大面积投药灭鼠;d.成本低。一般每千克毒饵成本只有3~4元,当然依不同灭鼠剂而异。

使用毒饵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不论使用哪种毒饵,诱饵必须新鲜,最好选择当地鼠类经常取食的粮食作为诱饵。如养鸡场应选择鸡饲料或老鼠经常盗食的粮食。b.使用的毒饵浓度要适宜,浓度太高,影响适口性,老鼠拒食。浓度太低,特别是急性鼠药,易出现亚致死剂量中毒个体,康复后长期拒食。c.使用急性鼠药前,最好使用前饵,当鼠类绝大多数都取食后,换上带有与前饵相同诱饵的鼠药,可取得良好的灭鼠效果。d.不论使用哪种鼠药灭鼠,在灭鼠前,必须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老鼠的一切食物。e.有条件的地方,可针对现场鼠情,配制有针对性的毒饵,灭鼠效果会更好。

(2)毒水:灭鼠药加入警戒色、引诱剂和防腐剂等制成,应用于缺水的场所,高温建筑物内及谷物毒饵适口性差、灭效差的场所,如食品仓库、粮食仓库、锅炉房内及计算机机房放置毒水,都能有效地控制鼠害。毒水容器应扁平,体积稍大而重,应放置在鼠道或鼠洞等鼠活动栖息的场所。毒水点位的间隔和数量视鼠情而定,在鼠密度较高的环境,毒水容器可多放些、间距小些。毒水容器放置后,要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尤其是含糖的毒水,防止变质;粮食加工厂等粉尘大的场所,也要经常检查,防止污染或变质,影响适口性。

(3)毒粉:灭鼠药加滑石粉硫酸钙、陶土粉等稀释剂制成,为了安全应加染料着色,当食品或物品被污染时易于发现,易吸湿的灭鼠剂和填充剂不能用于配制毒粉。使用浓度为毒饵的5~10倍,杀鼠灵和敌鼠毒粉的使用浓度为0.5%。投放于鼠洞、鼠道等,不宜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也不宜在饭店、食品加工、粮库等处使用。室内可沿墙根撒布,面积15cm2,厚2mm。

(4)熏蒸剂:在常温下易气化成有毒气体或经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使鼠吸入致死的灭鼠药剂,包括化学熏蒸剂和灭鼠烟剂如磷化铝和氰化钙等在空气中吸收水后放出有毒气体的固体剂型,溴甲烷和氯化苦等低沸点的有毒液体,二氧化硫和氢氨酸等压缩气体,一氧化碳烟剂等。熏蒸剂的优点是不受鼠类摄食行为的影响,灭鼠效果好,作用速度快,一般在2~3小时就可发挥作用,但使用熏蒸剂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配有专业的防护用具进行,适用于粮仓及疫区处理,不适合大面积城市灭鼠。

常用的熏蒸剂包括:a.磷化氢: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肝、肾等器官。磷化铝片剂为灰绿色,一般鼠洞灭鼠只需1片,粮库灭鼠用量为6~12g/m3。磷化钙为棕色粉末,用量为磷化铝的4倍。b.氰化氢氰化物可抑制细胞呼吸机能,使中毒动物死于呼吸麻痹。使用剂量为15g/m3作用4小时,或20g/m3作用2小时。船舶、仓库灭鼠可用压缩气体或罐装吸附有本药的纸片。野外处理鼠洞,可用氰化钙粉末送入洞内,然后用泥土将洞口堵塞,氰化钙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即产生氰化氢。此外,也可采用工业副产物氰熔体(主要成分为氰化钠)加酸产生氰化氢。c.氯化苦:有强烈刺激性催泪毒剂。使用浓度10~30g/m3处理鼠洞,每洞约25g。d.溴甲烷: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空气中含量高达13%~15%时,有燃烧爆炸危险。使用浓度10~50g/m3。溴甲烷对人畜剧毒,无特殊警戒性气味。中毒潜伏期可长达数日至数周,症状出现后一般较难救治,使用应特别小心。橡胶工作服吸收溴甲烷,可刺激皮肤引起灼伤,操作时不宜穿着。e.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3%,2小时内即可使小家鼠窒息死亡。多用于防治冷藏库鼠害。每立方米空间用干冰2kg,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达15%。在此浓度下,密闭24小时即可。f.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气体。空气中浓度超过20%时,温血动物暴露1分钟即可中毒死亡。一氧化碳易与血红素结合使之变性而失去交换氧气的能力。野外灭鼠可用内燃机排出含一氧化碳废气处理洞穴。灭鼠烟剂燃烧时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其特点为操作安全,使用简便,适合开展群众灭鼠运动烟雾可迅速达到洞底,效果好;来源容易,可就地取材制作。一般每洞口投20~30g。

灭鼠烟剂具有熏蒸剂的一般特点,对人、畜无害,制作容易。灭鼠烟剂主要成分是燃料和助燃剂,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氧化碳,其可使鼠缺氧窒息死亡;助燃剂能使燃料在短时间燃尽,迅速增加有毒气体的浓度和压力;可在烟炮中再加入敌百虫等杀虫剂杀灭鼠体寄生虫

4.常用灭鼠剂

WHO《防治媒介生物的重要卫生杀虫剂及其应用》2006年第6版中推荐杀鼠剂12种,但不是所有杀鼠剂都被各国(地区)登记使用。中国台湾地区登记使用5种(2004年);巴西登记使用7种(2004年);英国登记使用14种(2004年)(见表5-1)。已登记的部分杀鼠剂如地芬诺酯·硫酸钡、D型肉毒梭菌毒素等不允许用于防治家栖鼠;不育剂的实际应用效果目前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综合考虑其仍可作为鼠害控制的有效方法;植物素驱避剂辣椒素肉桂醛已在美国EPA登记的生物农药名单中。

表5-1 部分国家和地区使用的防治鼠类的杀鼠剂

注:a:WHO推荐;b:中国登记使用;c:中国台湾地区登记使用;d:巴西登记使用;e:英国登记使用。

5.灭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施药前注意做好宣传工作,防止人畜中毒;灭鼠药剂要做到专库、专人管理。工作结束后要进行个人清洗、器械清洗、药剂入库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医疗机构要储备一定的维生素K1解毒剂,作为抗凝血灭鼠剂的特效解毒剂;厂家要在灭鼠剂包装上做特殊标记。鼠药不要和食品混放,应存放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毒饵的放置要严加管理,以免误服;灭鼠结束后要及时将剩余的灭鼠剂妥善处理;托儿所学校等场所灭鼠要由专人负责,应在儿童离开后投放毒饵,儿童来到前将毒饵收回。

6.个人防护

凡是在疫区从事野外劳动或施工的人员及从事鼠类防治工作的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a.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对捕打或毒死的鼠深埋或烧掉。b.在疫区野外作业时,要穿上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不要坐卧草地或草堆,尽量防止鼠体外寄生虫爬到身上;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油,有防螨的作用。c.注意饮食卫生,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或餐具,要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食用。d.在劳动或实验操作时,要防止皮肤破损,如有破伤,应即刻进行处理。e.从事鼠类防治工作的实验室、动物房,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实验室感染。f.在投放鼠药过程中,禁止吸烟、喝水与进食;工作结束后,应用肥皂水洗手,清水漱口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