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销供应:浙江茶叶市场变化与红茶生产前景

内销供应:浙江茶叶市场变化与红茶生产前景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商业部茶叶畜产局下达的调拨计划,调至销区各茶叶公司。茶叶市场放开后,浙江省的茶叶生产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浙江是绿茶大省,尤其是龙井茶。龙井茶价格高,农民竞相生产,后销日本的蒸青茶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上马的厂商颇多,越红工夫因价格低,逐渐退出市场。二是浙江销往日本的蒸青茶受到日方的遏制,数量已跌至旺销期的40%,生产厂商迫切谋求出路,所以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对头,路线正确,红茶生产的前景是大有希望的。

内销供应:浙江茶叶市场变化与红茶生产前景

越红毛茶经精制后的成品,称为规格茶。根据商业部茶叶畜产局下达的调拨计划,调至销区各茶叶公司。每年的数量为1000多吨,如1960年 为1448吨,1970年 为940吨,1980年 为1556吨。1985年起,根据国务院[1984]75号文件规定,全国内销茶市场全部放开,实行多渠道流动体制,越红工夫停止向各省调拨。

茶叶市场放开后,浙江省的茶叶生产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浙江是绿茶大省,尤其是龙井茶。龙井茶价格高,农民竞相生产,后销日本的蒸青茶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上马的厂商颇多,越红工夫因价格低,逐渐退出市场。到了21世纪初,越红工夫已经基本上销声匿迹。

越红虽已销声匿迹,但在生产上发展的空间很大,红茶的前途应是大有可为的。一是浙江省夏茶大多不采而养在树上,这是资源的一大浪费;夏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正是制作上等品质红茶的先决条件;茶农积极性很高,迫切希望把夏茶利用起来,以增加收入。二是浙江销往日本的蒸青茶受到日方的遏制,数量已跌至旺销期的40%,生产厂商迫切谋求出路,所以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对头,路线正确,红茶生产的前景是大有希望的。(www.xing528.com)

【注释】

[1]谢丰镐, 1931年生,浙江余姚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修科。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人之家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历任浙江省茶叶公司技术员、加工科长、工程师,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