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加工中的产前与后整理工作

服装加工中的产前与后整理工作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装加工过程中的整理工作是保证服装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进行产前整理,如材料定形、处理色差和布疵等。但有些问题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难以避免的,如污渍、毛梢等,在生产完成后还必须进行全面后整理,确保整件产品的整洁美观。一般可分三种方法处理。

服装加工中的产前与后整理工作

服装加工的整理包括材料褶皱消除、色差辨别、布疵修复、污渍洗除、毛梢整理等。

服装加工过程中的整理工作是保证服装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进行产前整理,如材料定形、处理色差和布疵等。在生产流程中也往往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油污、破损等,必须及时进行中途整理,难以通过整理进行消除的可及时换片。但有些问题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难以避免的,如污渍、毛梢等,在生产完成后还必须进行全面后整理,确保整件产品的整洁美观。

一、污渍整理

整烫时发现污渍并设法去除,称“拓渍”。“拓渍”是一种局部洗涤。

服装上的污渍主要可分为油污类、水化类、蛋白质类三种。油污类如机油、食物油、油漆、药膏等。水化类如糨糊、汗、茶、糖、酱油、冷饮、水果、墨、圆珠笔油、铁锈、红蓝墨水、红药水、紫药水、碘酒等。蛋白质类如血、乳、昆虫、痰涕、疮脓等。

三种类型的污渍除油漆、沥青、浓厚的机油之外,一般的油渍边缘逐渐淡化,且往往呈菱形状(经向长而纬向短)。这类污渍一般较易识别。

水化类污渍如红药水、紫药水、碘酒、红蓝墨水等,有其鲜明的色彩;茶渍、水渍呈淡黄色且有较深的边缘,不发硬,这是和蛋白质类污渍的区别所在;薄的糨糊渍在织物上发硬,有时也有较深的边缘,但遇水容易软化。

蛋白质类污渍在织物上一般无固定的形状,但都发硬,且有较深的边缘,其中除血渍、昆虫渍的颜色较深外,其余多数呈淡黄色。

常见污渍的去除方法如表11-1-1所示。

表11-1-1 常见污渍去污方法

污渍整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用去污材料(www.xing528.com)

表11-1-1所述的污渍种类和去污材料,一般是在浅色棉、涤棉混纺以及黏胶纤维上使用。毛织物是蛋白质纤维,它的染料一般以酸作为媒介,因此要避免使用碱性去污材料,因为碱能破坏蛋白质(毛织物),破坏酸性媒介(掉色)。棉织物一般用碱作为染色媒介,所以使用酸性材料后的变色要用纯碱或肥皂来还原。凡是深色织物,使用去污材料时以先试样为妥。

图11-1-1 去污的方法

(二)正确使用去污方法

洗涤去污方法分水洗和干洗两种。要根据服装的质料和污渍种类,正确选用去污方法。去污工具一般备有牙刷、玻璃板、垫布、盖布等。垫布必须是清洁、白色、浸水挤干的棉布,折成8~10层平放在玻璃板上(图11-1-1)。去污时,先将除污板放在有污渍的织物下面,然后涂用去污材料,再用牙刷蘸清水沿垂直方向轻轻地敲击,或加热使污垢和去污材料逐渐脱落到热布上。有的污渍往往要反复多次才能除去。垫布须经常洗涤,保持干净。使用化学药剂干洗时,操作要注意从污渍的边缘向中心擦,防止污渍向外扩散;不能用力过大,避免衣服起毛。

(三)去污渍后防止残留污渍圈

去污后织物局部遇水易形成明显的边缘,如不及时处理极易留下一个黄色的圈迹。无论使用何种去污材料,在去除污渍之后,均应马上用牙刷蘸清水把织物遇水的面积刷得大些,然后再在周围喷些水,使其逐渐化淡,以消除这个明显的边缘,这样无论是烫干还是晾干,都不至于留下黄色圈迹。

二、毛梢整理

毛梢整理是服装加工最容易,但也是最难解决的一道工序,这里面包含着人的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前者是对毛梢的处理不够重视,总认为毛梢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问题,容易掉以轻心。后者是场地、工作台、产品储存器的清洁度问题。此外,工作人员身上如沾上毛梢后,也会使服装随时沾上毛梢。

毛梢又称线头,分死线头和活线头两种。死线头是指缝纫工在加工过程中,开始缝制和结束时未将缝纫线剪除干净而残存在加工件上的线头。目前的大工业生产,进口设备多备有自动剪线器,其技术指标是线头长度不能大于0.4cm,大多数线头还需用人工修剪。活线头是指服装产品在生产流程中所沾上的线头和纱头。一般可分三种方法处理。

(1)手工处理:用手将线头拿掉,放置在一个存器内,以防再次沾上产品。

(2)粘去法:用带有黏性的纸或胶布,将产品上的毛梢粘去。

(3)吸取法:这是目前最通用的方法,既省工,效率也高。它是采用吸尘器原理将产品上的毛梢、灰尘吸干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