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层侧面精加工优化方案

下层侧面精加工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如图10-47所示的实体边缘,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在“内公差”文本框中输入0.01。·在“高度”文本框巾输入0.1,单位选择“mm”。图10-54 下层侧面精加工刀具路径

下层侧面精加工优化方案

1.复制下层侧面半精加工

在操作导航器视图rf1选择上面所创建的下层侧面半精加工(CM_SIMI_FIN),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即可复制刀具路径CM_SIMI_FIN。

2.粘贴刀具路径

在操作导航器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在刀具路径CM_SIMI_FIN下将生成新的刀具路径XCM_SIMI_FIN_COPY,新的刀具路径名称前有禁止符号978-7-111-48765-4-Chapter10-79.jpg,表示该路径需要重新生成。

3.修改刀具路径的名称

选择粘贴的刀具路径,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刀具路径名称部分将出现方框,在方框内输入新的刀具路径名称:XCM_FIN。

4.编辑XCM_FIN加工操作

选择XCM_FIN刀具路径,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命令,系统弹出“平面铣”对话框。

(1)重新指定部件边界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单击“几何体”选项组将其展开,然后单击“指定部件边界”后的“选择或编辑部件边界”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80.jpg,系统弹出如图10-46所示的“编辑边界”对话框。单击“移除”按钮,删除以前的边界几何体,系统将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在“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边”,系统弹出“创建边界”对话框。选择如图10-47所示的实体边缘,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编辑边界”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978-7-111-48765-4-Chapter10-81.jpg

图10-46 “编辑边界”对话框

978-7-111-48765-4-Chapter10-82.jpg

图10-47 选取的实体边缘

(2)设置切削层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单击“切削层”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83.jpg,系统弹出如图10-48所示的“切削层”对话框。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用户定义”,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3)设置切削参数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单击“切削参数”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84.jpg,系统弹出“切削参数”对话框。单击“余量”选项卡,按图10-49所示设置各项参数:

978-7-111-48765-4-Chapter10-85.jpg

图10-48 “切削层”对话框

978-7-111-48765-4-Chapter10-86.jpg

图10-49 “余量”选项卡

·在“部件余量”文本框中输入0。

·在“内公差”文本框中输入0.01。

·在“外公差”文本框中输入0.01。

·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

单击“更多”选项卡,按图10-50所示设置各项参数。

·在“刀具夹持器”文本框中输入0。

·在“刀柄”文本框中输入0。

·其他各项参数按默认值设定。

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4)设置非切削参数(www.xing528.com)

在“平面铣”工序对话框中,单击“非切削移动”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87.jpg,系统弹出如图10-51所示的“非切削移动”对话框。

978-7-111-48765-4-Chapter10-88.jpg

图10-50 “更多”选项卡

978-7-111-48765-4-Chapter10-89.jpg

图10-51 “进刀”选项卡

在“非切削移动”对话框中,单击“进刀”选项卡,按图10-51所示设定各参数。

·在“封闭区域”选项组下的“进刀类型”下拉列表rf1选择“插削”。

·在“高度”文本框巾输入0.1,单位选择“mm”。

·在“开放区域”选项组下的“进刀类型”下拉列表巾选择“与封闭区域相同”。

·其他选项参数不变。

在“非切削移动”对话框中,单击“退刀”选项卡,按图10-52所示设定各参数。

·在“退刀”选项组下的“退刀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抬刀”。

·在“高度”文本框中输入0,单位选择“mm”。

·其他选项参数不变。

在“非切削移动”对话框中,单击“转移/快速”选项卡,按图10-53所示设定各参数。

978-7-111-48765-4-Chapter10-90.jpg

图10-52 “退刀”选项卡

978-7-111-48765-4-Chapter10-91.jpg

图10-53 “转移/快速”选项卡

·在“区域之间”选项组下的“转移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安全距离-刀轴”。

·在“区域内”选项组下的“转移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安全距离-刀轴”。

·其他选项参数不变。

当所有非切削移动参数设置完后(其中很多选项采用默认值),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5)设置进给和速度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单击“进给率和速度”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92.jpg,系统弹出“进给率和速度”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

在“切削”文本框中输入800,单位选择“mmpm”。单击“进给率”选项组下的“更多”选项栏将其展开,在“进刀”文本框中输入600,单位选择“mmpm”,其他选项参数不变,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6)产生刀具路径

单击“操作”选项组下的“生成”按钮978-7-111-48765-4-Chapter10-93.jpg产生刀具路径,观察刀具路径的特点。单击“确定”按钮,接受生成的刀具路径,刀具轨迹如图10-54所示。

978-7-111-48765-4-Chapter10-94.jpg

图10-54 下层侧面精加工刀具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