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浪底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启示与思考

小浪底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启示与思考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小浪底移民人口多,国家分配的各种资源有限,环境又处于自身开发中,势必与移民的发展形成尖锐矛盾。在清河移民村的实例中,可对小浪底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以下启示和思考。小浪底水库移民大农业安置为主,土地是移民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清河村的发展启示我们,村镇规划对移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小浪底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启示与思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小浪底移民人口多,国家分配的各种资源有限,环境又处于自身开发中,势必与移民的发展形成尖锐矛盾。在清河移民村的实例中,可对小浪底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以下启示和思考。

(1)要坚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小浪底水库移民大农业安置为主,土地是移民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清河村对土地的利用,实质上就是满足当代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即使土地的长远生产能力得以保持并能使资源基础的再生,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林业的生态链。因此,提倡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要达到五项指标:生产力、生产稳定性、资源的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2)要考虑村镇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清河村的发展启示我们,村镇规划对移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村庄是移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移民在搬迁前有些村镇规划和建设远远滞后,村庄内部功能紊乱,院落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生产生活资料无序堆放,移民居住在这样恶劣环境之中,直接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清河村的实例,引导和教育其他移民村加快村镇建设的步伐,理顺村庄内部功能,合理布置院落,有效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使其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为移民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人均耕地很少,农业生产的压力很大。如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发展就会失去后劲和依托。清河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验说明,保护环境要提供更多的投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达到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生态环境对于农业来说,只能靠自身系统内部的修复与养殖,确保生态系统永续利用,对可更新资源使用速率要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之内,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在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区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诸如平整土地,渠道防渗,实施喷灌、滴灌、渗灌。要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率,开发农村能源,多施有机肥及生物农药,防止污染,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珍惜保护耕地,增大农业科技含量,切实推广行之有的农业科技的应用。

(4)要进一步提高移民农业人才的素质。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水库移民的特殊性,对其人才就要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是要有大农业观念和大生态意识。在实际中把防治水土流失、重建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开发的头等大事。二是必须懂得利用高新技术。清河村从干部到农民,及时了解正在大力推广的各种适用技术,并能付诸于实践,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的概念也是熟悉和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农作物、林果业、食品保存、畜牧业、植物遗传与育种、土壤肥力、灌溉与作物生产、农药与环境等知识。三是必须有创新意识。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全球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很难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机会。(www.xing528.com)

(5)加大资金投入。后期扶持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能否投入足够的资金。土地资源开发、土壤熟化过程、开发利用“四荒”发展种养业,都要以足够的资金投入为基础,要根据开发移民安置规划,因地制宜地分析确定。实际上,补偿投资与开发性生产投资往往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即产生开发性移民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矛盾。这一问题受种种因素限制往往很难完全解决,这必然影响开发性移民生产活动的效果。因此应利用移民资金计算中的预备费(价差预备费、物质不可预见费)、部分征地补偿费和后期扶持资金等,设立小浪底移民生产开发基金,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采用小额无息或低息贷款形式运作,优先鼓励移民家庭或联户申请使用。

(6)加强科技扶持和培训工作。科技扶持的重点仍然是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实用技术,包括引进良种、科学栽培、科学养殖,综合加工等。在科技扶持过程中,必须把实用技术的推广同帮助当地干部群众提高经营管理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库区经济开发的重要环节抓好,要有计划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开展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要积极发展以农业和多种经营产品为原料的乡镇企业,组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原料)、加(加工)、销(销售)一条龙的格局,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有竞争力、有综合效益,又能带动广大移民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胡宝柱(1956— ),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系教授;电话:(0371)65727655-3581;电子邮箱:hubaozhu@ncwu.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