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史书中的《舆服志》:一部见证历史变迁的文献

中国史书中的《舆服志》:一部见证历史变迁的文献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乎每一朝代史书的《舆服志》之首,都要申明本朝舆服的源流及特点,其中既有历代相沿的内容,也有这一代新的观点和观念,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图9-4 “二十五史”《晋书》中的《舆服志》选页图9-5 “二十五史”《明史》中的《舆服志》选页《后汉书·舆服志》直接谈到服装款式、色彩乃至纹样,及其显示等级观念的重要性。这一记述,无疑有着开先河的意义,为后代舆服志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史书中的《舆服志》:一部见证历史变迁的文献

舆,原本是指车厢,后引申为车,《老子》中已提到:“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即是以船与车并提的例子。服,当然是指衣冠。由于车上往往有旗,而衣服上又常常有花纹,不同的花纹颜色可以区分身份的尊卑,也就是都与礼制相关,因此,每一朝代都很重视舆服,修史者也大都在史书中刊有《舆服志》。《尚书·皋陶谟》上说:“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绣绘日、月、星辰等“章”的礼服常被称为“章服”。这样,“舆服”一词实际上即成了车旗、章服、冠履的总称。

《舆服志》的体裁首创于《后汉书》,专门用来记载车旗、章服、冠履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具体款式等,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过程中的服装演变情况。这以后,《晋书》《南齐书》《旧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中都设有《舆服志》,《新唐书》设《车服志》,与此类同,只是改用了一个字。

《舆服志》主要表述的是有关统治阶层的车旗、服装制度,特别是参加朝觐、祭祀、出行等重大仪礼活动时的规则。自《明史》开始,《舆服志》篇幅明显增加,而且除皇帝、后妃、皇太子、亲王、文武官、命妇冠服内容以外,还有内外官亲属、内使、侍卫以下、士庶、乐工、军隶、外藩、僧道等冠服内容。无疑,历代《舆服志》是研究中国服装文化的重要资料,有着其他文字记载和形象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乎每一朝代史书的《舆服志》之首,都要申明本朝舆服的源流及特点,其中既有历代相沿的内容,也有这一代新的观点和观念,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图9-4 “二十五史”《晋书》中的《舆服志》选页

(www.xing528.com)

图9-5 “二十五史”《明史》中的《舆服志》选页

《后汉书·舆服志》直接谈到服装款式、色彩乃至纹样,及其显示等级观念的重要性。如“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帽)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彩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十二章的来历。这些具体的叙述记述了中国服装色彩与纹样的来源。这一记述,无疑有着开先河的意义,为后代舆服志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唐书·舆服志》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的服装属于奇装怪装,杂乱无章,直至隋朝统一才恢复了周礼的传统服装礼仪,这是对民族融合导致服装变异的否定,显然论者带有浓重汉文化的正统思想。

《宋史·舆服志》强调宋代君臣设立舆服规格是依古圣人之道,圣人即周公孔子,意为是绝对正统、合理的。并十分有分寸地说,虽然不能完全符合古制,但对于后世来说,确是提供了一种合乎礼仪的模式,因而无愧于后世。文中还提到,宋初尚节俭,经靖康之难至高宗偏安,宋王朝是如何关注并易其舆服制度的。

通过对《金史·舆服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金代舆服制度还是严格遵循周代即中国古制的,这是近代人所不熟悉的,因此也极易产生偏见。

《元史·舆服志》谈及元代舆服设立的依据时,除了追溯至黄帝及历代相沿的制度以外,特别提出“近取金、宋,远法汉、唐”,这说明依然是以汉制为主。

《元史·舆服志》后还有《明史·舆服志》和《清史稿·舆服志》,因篇幅所限,就不在这里一一分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