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本哈根诠释的局限性与不足

哥本哈根诠释的局限性与不足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量子力学中通常所说的哥本哈根诠释并不是玻尔和海森堡他们最早的版本,而是经过了冯·诺依曼后期的增补。哥本哈根诠释将“测量”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从叠加态到基矢一步到位,即测量使一个确定的量子态不耗费时间地跳到一个经典的随机结果上。尽管哥本哈根诠释作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诠释,可以解释各种实验现象,但本身并不令人满意。简单粗暴的哥本哈根诠释没有对这些夸张的例子做出很好的解释。

哥本哈根诠释的局限性与不足

现在量子力学中通常所说的哥本哈根诠释并不是玻尔和海森堡他们最早的版本,而是经过了冯·诺依曼后期的增补。在该诠释中,如果没有测量,系统的叠加态就按照薛定谔方程确定性地演化。有了测量,系统的叠加态就不再按照薛定谔方程演化,而是会瞬间发生坍缩(collapse),直接落在一个“基矢”上。

在真假美猴王的例子中,孙悟空这一棒子产生了测量,使“美猴王”这个叠加态坍缩到了“孙悟空”这个基矢上。而坍缩过后,“六耳猕猴”这个基矢彻底消失。

当然,如果是六耳猕猴一棒子打死孙悟空,结果会反过来。但同样是只存在一个结果,其他结果不复存在。(www.xing528.com)

哥本哈根诠释将“测量”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从叠加态到基矢一步到位,即测量使一个确定的量子态不耗费时间地跳到一个经典的随机结果上。由于该诠释过于依赖“测量”这惊鸿一瞥,使得它不可避免地和观测者的行为产生了联系。维格纳甚至在冯·诺依曼的基础上认为人类的意识是引起波函数坍缩的原因。

尽管哥本哈根诠释作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诠释,可以解释各种实验现象,但本身并不令人满意。薛定谔的猫在盒子被打开之前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月亮没有人看的时候是否还在那里?简单粗暴的哥本哈根诠释没有对这些夸张的例子做出很好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