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雅》:南方风物的叙述与诠释

《赤雅》:南方风物的叙述与诠释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邝露著有《峤雅》《赤雅》二书。《峤雅》系其自编诗集。《赤雅》则为其所撰笔记,叙广西的山川风物、风俗民情以及神话传说等。《赤雅》意为对南方风物的记叙、注疏、训诂,也就是对南方风物的叙述和诠释。乾隆三十四年,鲍廷博将《赤雅》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之后,《赤雅》又被收入《四库全书》。[317]或指《赤雅》抄袭他书,质疑其价值。《赤雅》流传极广,颇具影响。[321]时至今日,《赤雅》亦为人推重。

《赤雅》:南方风物的叙述与诠释

笔记杂录。[明]邝露撰。今存《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邝露(1604—1650),初名瑞露,字湛若,号海雪。明末南海县(今广州)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工于诗词,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还精于骈文,又精书法,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恃才傲物,放荡不羁。崇祯七年(1634年)上元节,与友人乘醉策马出游,遇县令出巡仪仗,酒醉不避,反而信口赋诗讥讽。县令怒而除其生员之名,并欲问罪。邝露因而避走粤西,先后经岑、蓝、胡、侯、盘等姓土司地区。还曾游历长安、淮扬等地。崇祯十二年(1639年)返乡。崇祯十五年(1642年),供职于史馆。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中奉使还广州。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第二次攻入广州城时遇难。后人笔记如《明人小传》《明诗综》《崇祯忠节录》《明诗纪事》《静志居诗话》《池北偶谈》等附有他的小传。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一些关于他事迹的记载。

邝露著有《峤雅》《赤雅》二书。《峤雅》系其自编诗集。《赤雅》则为其所撰笔记,叙广西的山川风物、风俗民情以及神话传说等。赤本指红色,在五行数术中南方属火,火是红色,赤在此实指南方;雅,指规范的语言,后称注疏、训诂为雅,故有《尔雅》《广雅》诸书。《赤雅》意为对南方风物的记叙、注疏、训诂,也就是对南方风物的叙述和诠释。据书中邝露至交薛寀序言之落款“崇祯乙亥”,可见成书在崇祯八年(1635年)以前。最早由邝氏海雪堂刊梓。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鲍廷博将《赤雅》收入《知不足斋丛书》。收录时有薛寀及张沅序,并有鲍氏所作的跋,跋称:“邝先生湛若,南海奇士也,以迕县令,弃家走粤西,为瑶女云亸娘之客。因悉其山川、风土、仪物及歌舞、战阵之制,撰为此书”,“旧有怀宁两阮序引,削而不录,惧为先生辱也”。[311]可知原书有阮大铖序,《丛书》不录。之后,《赤雅》又被收入《四库全书》。再后,《龙威秘书》《说库》《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亦收录之,均据《知不足斋丛书》本。除此而外,尚有单行本,以清道光五年(1825年)邝露族孙邝瑞刊本为善。[312]1995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有蓝鸿恩《〈赤雅〉考释》。[313](www.xing528.com)

《赤雅》共有条目197条,分上中下3卷。其中卷上62条,叙各土司以及各部落、部族、民族的风情、风俗习尚及礼仪制度;卷中55条,叙地理、山川、名胜、古迹;卷下80条,叙物产及传闻故实。每条长短不一,长至数百字,短则二三十字。皆有题名。如“浪花歌”条:“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官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竟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之歌曰浪花歌。”[314]从结构和条目式的排列上看,《赤雅》与《桂林风土记》《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相似。但实有很大的不同:《桂林风土记》等著作,多客观描述,偏于实录,属于史志一类的著作。《赤雅》虽然其中部分条目有史志的特征,但真正游记式的实录少,而神话、传说、故事占有很大的分量和比重,[315]故后人将它视为明代的《山海经》。或有指《赤雅》荒诞、夸张、猎奇,其实既是当时以怪吸引人,以奇惊人的风气使然,亦与作者“为人好诙谐大言,汪洋自恣”的性格有关。[316]书中征引极为广博。[317]或指《赤雅》抄袭他书,质疑其价值。[318]实为未注意杂录类古书的性质与特点。

《赤雅》流传极广,颇具影响。《南越笔记》《蛮司合志》《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粤述》等书,多有引用,广西各府、州、县志亦引用颇多。世人对其评价极高。鲍廷博认为《赤雅》“环奇藻丽,昔人方之《山海经》《西京杂记》,非溢美也,百余年来,为世珍秘”,[319]屈大均盛赞《赤雅》“奇怪若《山海经》《齐谐》,华藻若《西京杂记》”,[320]《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该书“所记山川、物产,皆辞藻简雅,序次典核,不在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下,可称佳本”,亦指出其“摭古事以文饰之”,“附会涂饰,不免文士之积习矣”等缺点。[321]时至今日,《赤雅》亦为人推重。吴永章于《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称:“该书是明人记述粤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山川、物产、民族成分、土司制度、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内容的一部重要著作,有珍贵的史料价值。”[322]《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称:“其中保留有今壮、瑶、侗等世居民族的祭祀婚恋音乐和歌舞等珍贵资料,至今被民俗学家珍为拱璧。”[3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