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源》情感诠释探索与感悟

《源》情感诠释探索与感悟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源》的主曲与伴奏,都是作曲家一气呵成。筝曲《源》的表达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是作曲家人生的体验。第三乐章《向往》,从向往二字不难看出是对整个乐曲的总结和盼望。作者在第三乐章中大容量地呈现出第一乐章的主题,不仅对全曲是个回顾,而且更加完善和总结了《源》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源》的创作将人心底最质朴、最真诚、最自然的情感呈现在听众面前。

《源》情感诠释探索与感悟

《源》的主曲与伴奏,都是作曲家一气呵成。伴奏声部与古筝和谐对话,彰显曲作家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表达。从标题的本身不难看出,作曲家表达的意思是生命之源、情感之源、宇宙“真情之流”的美学含义,“真情之流”的最早提出,源于朱谦之先生,他的理解,他的理想,是要将宇宙万物归源于音乐,归源于真情之流,音乐唯情的思想是朱谦之先生的志向。同样也是作曲家要表达的思想,作曲家不是哲学家,不是美学家,但是他的音乐、他的创作与美学,与情感息息相关,含义与思想完美地诠释了古筝艺术

第一乐章的《黄水瑶》,引子部分采用了散板方式,散板是个人情绪抒发最为自由、最为独到的地方。正是散板的运用,作者将黄水谣这一乐章的宗旨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由、向上、不受拘束,伴奏由慢渐快演奏,描写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与筝相结合,更加带动了音乐的发展,引子的出现奠定第一乐章的主题思想,也同样引领了全曲的发展,作曲家还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双手之间的琶音弹奏表现了黄河水的狂啸。

引子过后的慢板乐章,作曲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妻子在黄河岸边、丈夫在船上的一幅对话场景,在本部分作曲家主要在前面两句的处理上采用了古筝solo的表现形式,随后,伴奏以对话的形式进入。古筝在乐句的演奏上采用了最常见的左手技法滑揉颤。乐曲唯美动听,使听众意犹未尽。此乐段最为精彩之处,正是体现了古筝与伴奏之间的对话风格。

筝曲《源》的表达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是作曲家人生的体验。主题思想内容、旋律的章法,都随着人性化的亲情而发展,伴奏的协奏,船工号子引领了旋律元素,情感的抒发在明亮的大调式中展开在主题素材中,有力的节奏与织体的表现使音乐旋律坚毅,富有生命力。

乐曲的第二乐章《金色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土地的热爱,引子部分同样使用了自由的散板,低音区的浑厚与以韵补声的柔颤,音型的模仿与筝高音声部的呼应,充分展示了第二乐章的创作技巧和演奏技巧。低声区的音域代表了古老代表朴实,作者似乎想利用低声区来表达对母亲河及所养育的这片土地的感情。作为富有陕北情怀的作曲家,为乐曲加入了道情、信天游的旋律,将浓浓的故土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www.xing528.com)

黄河曲折蜿蜒的美以及生动的传说故事是作曲家创作的主要来源,也生动地体现在其第二乐章的结尾部分。当筝弹奏完主旋律后,伴奏进行了复调模进演奏,对其旋律进行了发展与展开,筝这时的旋律辅助于伴奏,使两者的演奏融为一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乐章《向往》,从向往二字不难看出是对整个乐曲的总结和盼望。作者在第三乐章中大容量地呈现出第一乐章的主题,不仅对全曲是个回顾,而且更加完善和总结了《源》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曲中的向往之情,在古筝利用摇指加三拍子的律动当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末乐章不仅回顾了三个乐章的主题思想,并且使乐章主题得到发挥,使全曲达到高潮,最终圆满结束全曲。

《源》的创作将人心底最质朴、最真诚、最自然的情感呈现在听众面前。作为母亲河的黄河,在这片黄土地上养育了中华儿女上下几千年,它的咆哮、它的呐喊、它的呼唤,只有懂得它的人才能谱写。该作品体现作曲家幸福的盼望,盼望人们、祝愿人们在黄河两岸、黄土地上追求最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