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印技术的没落原因

石印技术的没落原因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印技术有许多固有的缺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到了20世纪初,铅印、复制版、珂罗版以及胶印技术不断革新,改良技术纷纷涌现,这加速了石印技术的没落。以纸型技术为代表的铅印复制版技术的成熟,是铅印远远甩开石印印速的重要原因。真正改变印刷业格局的是胶印技术的发明。至此,石印彻底地失去了业界的龙头地位。

石印技术的没落原因

石印技术有许多固有的缺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石版易破损;石版笨重、搬运不便,在印刷机上的运动速度慢而且只能做平压平运动;同样地,由于石版笨重,从根本上制约了印刷的尺幅。此外,如果石印时印刷压力控制不好,还易造成图片质量不稳定等现象。到了20世纪初,铅印、复制版、珂罗版以及胶印技术不断革新,改良技术纷纷涌现,这加速了石印技术的没落。

在印刷文字方面,铅印逐步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逐步实现了字体标准化。早期的铅活字基本上是将雕版分割成单字,然后由木字模翻制字模,浇铸铅活字,最后的成字和雕版原字差别不大,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相对于石印,铅印排版只需排列,不用书写,排字效率提高,对制版者文化素质要求降低。

以纸型技术为代表的铅印复制版技术的成熟,是铅印远远甩开石印印速的重要原因。印刷机需要印版才能工作,一个印刷机对应一个印版。如果想用多台印刷机印制同样的内容,就需要复制技术[10]。1829年,法国人谢罗(Genaux)发明纸型复制版,用这种纸型铸铅版,只要保存纸型版,无论何时都可以浇版印刷。复制版的使用能加快铅字的周转速度,原版制成复制版后立即拆除,或回填字架,或熔铸新活字,不耽误下一个组版任务。使用纸型复制版,印刷时不再有掉字、散版之虞,最重要的是可以弯曲做成弧形在圆压圆机器上使用,而圆压圆式印刷机可以大大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相比而言,石印的复制版由于自身的材质不具有延展性,无法通过最快的圆压圆式印刷机使用。(www.xing528.com)

在印刷图像质量方面,采用石版印刷工艺印制的图像,印刷版面的油墨比较稀薄,颜色不够鲜艳,色彩饱和度清晰度都较低。这是因为印刷时水的浸润,所以色调的再现力会减弱,色彩鲜艳度缺乏。另外,彩色石印的制版工艺全凭制版人员的眼力和经验进行点绘分色,因此技术水平要求高,工艺复杂,在分色和套印上准确度低,图案的质量和分辨率都不高。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石印的印刷质量对要求较高的原稿无法实现较为满意的复制与还原。1869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海尔拔脱(Joseph Albert,1858—1875年)发明了珂罗版印刷术。珂罗版是以玻璃为版基,在玻璃版上涂布一层用重铬酸盐和明胶而成的感光胶制成感光版,经与照相底片密和曝光制成印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珂罗版印刷,技术复杂,印品精良,多用于珍贵图片、绘画、碑帖及文献、照片的印制。珂罗版印刷术在光绪初年传入我国,由于珂罗版印刷美术书画极其精美,不久就为国人广泛使用[11]

真正改变印刷业格局的是胶印技术的发明。1900年,美国人罗培尔(Iva W.Rubel)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俗称“胶印”。胶印是将印版上的图文先转印到橡皮布的滚筒上,再由橡皮布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橡皮布间接印刷比石印层次丰富、质地细腻,无论是在耐印力、印刷速度,还是在印刷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高。1921年,商务印书馆购得英国双色胶印机,随后更为先进的多色轮转机相继引入。至此,石印彻底地失去了业界的龙头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