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知识详解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知识详解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无论何种形式的机构在从事建筑节能检测业务之前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建筑节能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必须满足所从事工作的数量和能力的需要。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知识详解

1.建筑节能检测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点

建筑节能检测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点见表8-1。

表8-1 建筑节能检测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点

2.建筑节能检测的分类

建筑节能检测根据检测场合划分,可分为试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根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划分,可分为进场部品构件材料,保温、隔热节能系统及组成材料的型式检测和抽样检测,具体见表8-2。

在试验室检测与现场检测中,现场实体检测项目是我国特有的,也是在相当时期内必须存在的。传热系数、门窗气密性和水密性、围护结构构造层钻芯、保温材料等的粘结拉拔、抗冲击强度等,这部分技术主要是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要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完成,必须真实可靠。当检测部位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坚决杜绝监理与施工单位串通检测、挑选部位直至检测合格为止的现象。

表8-2 建筑节能检测分类

3.常用的名词和术语

(1)导热系数(λ):稳态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K)。

(2)导温系数(a热扩散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与其比热c和密度乘积ρ的比值。表征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其值越大,温度变化的速度越快。

(3)材料蓄热系数(S):当某一足够厚的单一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表面温度将按同一周期波动,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即该材料的蓄热系数。其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

(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也称为总传热系数,它是指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1h内通过1m2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2·K)。

(5)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的影响,其两侧空气温差同样为1K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改变。这个改变后的传热量与未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的原有传热量的比值,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6)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外墙包括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构造柱、圈梁及楼板伸入外墙部分等)在内的传热系数平均值。按外墙各部位(不包括门窗)的传热系数对其面积的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单位为W/(m2·K)。

(7)传热阻(R0):表征围护结构(包括两侧表面空气边界层)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为结构热阻与两侧表面换热阻之和。传热阻为传热系数的倒数,单位为(m2·K)/W。

(8)热导(G):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平板材料两表面之间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有时也称导热系数(A)。其值等于通过物体的热流密度除以物体两表面的温度差,单位为W/(m2·K)。

(9)热惰性指标(D):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单一材料围护结构:D=D1+D2+…+Dn;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RS。其中,R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S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D值越大,温度波在其中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10)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本身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是影响其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1m2建筑面积在1h内需由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www.xing528.com)

(12)采暖耗煤量指标(Qc):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暖期内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为kg/m2

(13)门窗气密性:表征门窗在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表示,单位为m3/(m·h);或用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表示,单位为m3/(m2·h)。

(14)热流计法:用热流计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15)热箱法(功率法):用标定或防护热箱法对建筑构件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16)红外热像仪: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能产生热像的红外成像系统。

(17)热工缺陷:当保温材料缺失、受潮、分布不均,或其中混入灰浆或围护结构存在空气渗透的部位时,则称该围护结构在此部位存在热工缺陷。

(18)空调年耗冷量(ACC):按照设定的室内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从5月1日—9月30日之间所消耗的、需由室内空调设备供给的冷量,单位为MJ/(m2·年)。

(19)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ηht):管网输出总热量(采暖系统用户侧所有热力入口处输出的热量之和)与管网输入总热量(采暖热源出口处输出的总热量)的比值。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综合反映了室外管网的保温性能和水密程度。

(20)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能耗之和的比值。

4.机构资质及检测流程

(1)检测机构资质。根据国家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有关规定,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制定检测机构资质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批。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检测机构应当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从事检测资质规定的质量检测业务。检测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不得承担相关规定的质量检测业务。检测机构资质按照其承担的检测业务内容可分为专项检测机构资质和见证取样检测机构资质。

建筑节能检测机构是工程检测机构中从事建筑节能检测、建筑能效评定的专业机构,有新成立的专门进行建筑节能检测的机构(站、中心、所或公司等),也有的是原来从事建筑工程检测的机构增购设备、培训人员扩项业务。无论何种形式的机构在从事建筑节能检测业务之前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

建筑节能检测机构的资质证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专项业务检测资质;另一个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计量认证证书。前者要求机构具备的是机构能够开展的业务范围;后者要求机构运行的能力和质量保证措施。

(2)检测人员资格。建筑节能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必须满足所从事工作的数量和能力的需要。建筑节能专项资质管理部门要求主要管理人员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技术(质量)负责人具有一定时间的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有建筑热工基础知识、常用建筑材料(包括墙体主体主要材料和保温系统材料)的性能、检测基础知识、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等内容,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其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检测设备配备。建筑节能检测机构设备仪器配备应能够满足开展建筑节能检测业务的要求,主要设备包括实验室检测设备和现场检测设备。其中,实验室检测设备包括材料导热系数检测设备和建筑构件热阻、耐候性、门窗性能等检测设备;现场检测设备包括墙体传热系数、热工缺陷、门窗性能等检测设备。

(4)建筑物现场节能检测流程见表8-3。

表8-3 建筑物现场节能检测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