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评价:中国大江大河的现状

健康评价:中国大江大河的现状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学者对我国大江大河的河流健康进行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可供借鉴的成果。总体层是对珠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高度概括,表示珠江流域健康状况的总体综合水平。

健康评价:中国大江大河的现状

不少学者对我国大江大河的河流健康进行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可供借鉴的成果。基于中国人多地少、原始状态河流较少、生物监测资料缺乏的实际情况,这些河流的健康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而且包含了反映河流社会功能的内容。

3.3.4.1 黄河

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生命伦理体系等角度,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目标,主要标志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刘晓燕等[46]基于社会可接受、经济可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析河流、人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及其辩证关系,重点探讨2050年前黄河健康的标准,认为黄河健康的指标包括河川径流、水沙通道、水质、河流生态系统、供水能力、低限流量、平滩流量、湿地面积、水质类别等9类。

胡春宏等[47]认为河流健康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的社会经济价值,其中河道健康主要是指河流结构形态和水循环的完整以及功能的完备,是河流生机和活力的基础。黄河下游河道采用平面形态、断面形态、主槽过流能力、河道比降、水量、水文条件、泥沙状况、输沙能力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黄河下游3个河段健康状况较好,为健康与亚健康等级;70年代以后3个河段健康状况逐年恶化,至2000年左右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点,特别是花园口—高村河段,为亚病态等;2000年以后由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下游河道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达到亚健康等级。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建立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是今后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3.3.4.2 长江

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治江思路。蔡其华[48]认为,健康的长江应该是:在流域内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具有足够的、优质的水量供给;受到污染物质和泥沙输入以及外界干扰破坏,河流生态系统能够自行恢复并维持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水体的各种功能发挥正常,能够可持续地满足人类需求,不致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构成威胁或损害。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4级构成。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饮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www.xing528.com)

3.3.4.3 珠江

2004年,珠江水利委员会根据提出了“当好河流代言人,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治水工作思路。林木隆等[49]认为,健康珠江不仅意味着要保持河流形态结构合理、水环境状况良好、河流水生物丰富多样、河岸带功能完善,还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的防洪、供水、灌溉、发电、通航等为人类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河流监测断面设施及非工程措施的完善。珠江河流健康指标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和指标层组成。总体层是对珠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高度概括,表示珠江流域健康状况的总体综合水平。系统层主要从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两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状态层设置河流形态结构、水环境状况、河流水生物、服务功能、监测水平5个状态指标。指标层共20个指标,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直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河流形态结构包括河岸河床稳定性、与周围自然生态连通性、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率、亲水景观舒适度等4个指标。水环境状况包括河道生态用水保障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咸度超标程度、遭受污染后修复能力等4个指标。河流水生物包括藻类多样性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等3个指标。服务功能包括防洪标准达标率、万元GDP取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灌溉保证率、水电开发率、通航保证率等7个指标。监测水平包括跨界河流监测站点完善状况、非工程措施完善状况等2个指标。

3.3.4.4 海河

海河干流流经天津市中心城区,是天津的母亲河。自1963年特大洪水之后,海河流域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海河干流原有入境水量大幅减少,河流的水文特性、河床状况等均发生重大改变,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海河干流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罗莎等[50]针对海河穿过天津中心城区、原有入境水量大幅减少的特点,构建了海河干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目标亚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目标层是海河健康,目标亚层包括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准则层包括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和生物、社会服务功能。指标层包括水深变化程度、岸坡稳定性、河岸植被覆盖率、河岸人工干预程度、溶解氧状况、耗氧有机污染状况、重金属污染状况、富营养状况、底栖生物综合污染指数、鱼类生物损失指数、浮游植物数量、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水功能区达标指标、水量满足度、防洪指标、公众满意度等16项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